速度素质发展敏感期
(2012-10-18 14:54:04)
标签:
速度素质发展敏感期青少年儿童体育 |
分类: 专业理论研究 |
速度素质发展敏感期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包括人体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和对外界信号刺激快速反应的能力,以及快速位移的能力。速度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为8~13岁。
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各种信号刺激(声、光、触等)快速应答的能力。
动作速度是指人体或人体某一部分快速完成某一个动作的能力。动作速度是技术动作不可缺少的要素,表现为人体完成某一技术动作时的挥摆速度、击打速度、蹬伸速度和踢踹速度等。
动作频率是指在连续完成单个动作时,在单位时间里重复次数的多少。
移动速度是指人体在特定方向上位移的速度。以单位时间内机体移动的距离为评定指标。
(一)反应速度
反应速度受遗传影响(遗传力高达0.75以上),后天的训练主要是使受遗传因素决定的反应速度表现出来。少儿6~12岁阶段,反应速度大幅度提高,尤其是9~12岁明显加快,到12岁时达到第一次高潮。12岁后反应速度增长减慢,16~20岁出现增长的第二次高峰(葛欧瑟,1981)。总的来说,反应速度随年龄增长而提高。2~3岁的反应速度约为0.50″~ 0.20″的指标。9~13岁阶段如果加强系统训练,反应速度增长最快。否则增长就慢或不易提高。
(二)动作速度
4~5岁小孩的动作角速度为26.1~37.1°角/秒。随着年龄增长,动作速度不断提高。13~14岁时,一些动作速度已接近成年人的指标。例如,角速度可达到42.0~86.1°角/秒。因此,在9~13岁时发展动作速度可取得较好的成效。
(三)动作频率
人体各环节的最高动作频率是不一样的。腕关节的动作频率最快,踝关节的动作频率较慢。动作频率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如11~18岁,等自行车最高动作频率可由38转/15″提高到47转/15″。原联邦德国科隆体育学院教授葛欧瑟对7~19岁年龄阶段经过训练和未经过训练者短跑步频发展结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动作频率与协调性(灵活素质)有关,6~13岁是协调性发展的最佳时期。因为在此阶段步频自然增长,并保持在较高水平上。13岁后步频发展水平下降。未经训练儿童步频下降是中枢神经系统对协调能力的控制随年龄增长产生自然减退造成的。而受训练的儿童则是由于力量增加而导致步长增加,腾空时间延长的缘故。动作频率增长最快的时期是4~12岁。训练的最佳时期是8~13岁。
(四)移动速度
前苏联日丹诺夫和原联邦德国帕特尔等对青少年跑的最高速度变化的多年研究结果表明:7~13岁时移动速度提高最快的时期。其中男孩8~13岁、女孩9~12岁增长速度最快。男、女孩增长的总趋势是男孩始终持续增长,男孩13~16岁期间以及以后增长速度高于女孩。女孩在13~16岁期间增长速度不稳定,增长值低于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