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2006-07-28 10:47:27)
分类: 西行漫记
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文/谈笑靖
 
   记得宗萨钦哲仁波切曾经说过:“如果你们真的了解,当初达摩祖师从印度带到中土的佛法有多么的珍贵,你们就会同意,即使将整个大地铺满黄金以作供养,都不足以报答祖师的恩德。” 当我站在少林寺内的立雪亭前,静静听着当年达摩祖师如何一苇渡江,又如何为断臂求法的神光安心的故事,一种力量缓缓向我袭来——是悲心殷重的力量。如何是祖师西来意?那是禅师要参的话头,禅师问而不答,老谈的答案已经在心内悄然相应:佛性无东西,祖师未作意,一苇能渡江,悲心为舟楫。
  慈悲似乎总是出现在佛教语言里,但它绝不是佛教徒的专利,更不是佛教徒用来自我吹嘘的工具。乔达摩"悉达多不是佛教徒,即使当乔达摩"悉达多成为了释加牟尼,他也不是佛教徒——释迦牟尼了知一切众生皆具佛性,但他从来没说过一切众生都要成为佛教徒。但“慈悲”的确在佛法里以各种形式体现着,这也许是佛法在世间流布两千五百多年,仍能鲜活不衰的原因之一——因为慈悲与人心相应、与天道不违。
  老谈所领悟的“慈悲”,其真实内涵应是“了知”多于“仁慈”。“仁慈”取决于立场,而“了知”直指实相。“慈悲”是智慧而不是情绪,是对实相了达之后的任运自如——了知生命经历的不圆满,自然生发提升生命的愿望,知苦以后自心开始抉择,此抉择心就是慈悲心的另一层面。当悲心成长,足够深广博大之后,推及他人,能感他人之苦乐,此谓之“平等”,“平等”亦是慈悲心的另一层面,此后,一切抉择都是利乐有情的因。故说,祖师西来何需作意,行住坐卧皆是法施。
  自问还远未具足慈悲心,达摩闭关洞前合十祈请祖师,加持劣根小徒能生起真实无伪之大悲心,不造作、不退转。
注:7月25日与“重走唐僧西行路”团队参访河南登封少林寺、寻达摩洞。
                   
 7月27日书于西安某胡同红旗网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