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花
(2022-12-21 03:00:16)
标签:
坚强不屈从容淡定谦虚上进 |
分类: 文学 |
以前读袁枚,先读到的是“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一个“学”字,无来由地想起“东施效颦”这个故事,我以为袁枚是讽刺苔花,借此嘲讽那些自以为是、自不量力的小丑们。“山丹丽质冠年华”“花开时节动京城”“壮观人间春世界”——牡丹可是“几时流落在人间”的仙子啊!小如米粒一般大小的苔花,只有白色的如芝麻粒般大小的花瓣,单调而且单一,不仅叶片单薄茎秆柔弱,而且还生长在仄逼阴湿的地方,它从哪儿来的底气“学”得牡丹的模样呢?牡丹有雍容大方、典雅华贵且多姿娇艳的高贵气质,苔花,怎能学得来?牡丹有绚丽花容、玉笑珠香且冠绝群芳的仪态,苔花,怎能学得来?单就牡丹国色天香的超然气度,无论是谁也无法学得来的,甚至于与牡丹并称为“花中二绝”柔美如玉的芍药,在牡丹面前也只能称臣称相(有人比喻“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毋庸说“卑微”得不起眼的苔花了。苔花与牡丹,犹如丑小鸭与白天鹅,这是一幅多么具有强烈的对比效应和讽刺意味的画面呀。不起眼不美丽不绚烂的苔花,也学着牡丹的样子,在春天里开放,在自然面前展示自己的姿容,注定无人注目,无人喝彩,更不会像牡丹那样受人爱戴和赞美。这不正如邻家的丑女一般,不知自丑、不通时宜地效仿着西施的样子,最终成为一大千古笑柄吗?
直到我看到了《苔花》这首诗的前两句,“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由不得我对苔花崇敬起来。在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微小的苔花丝毫也不自惭形秽,照样青春萌动,依然像牡丹一样,高贵地绽放出自己的花蕾,自豪地怒放出属于自己的生命。多么渺小和脆弱的生命啊,在潮湿阴暗的困境中,依靠自己顽强的生命力,争得与百花齐放的权利,释放自我,挥洒美丽,怎能不令人油然而生敬意呢?由此,不由得令我想起了生活在祖国西南边陲和东北边陲的边民们,他们的生存环境严酷恶劣,他们不仅要从事农业生产或牧业生产,而且还肩负着祖国边疆的发展、巩固和安全;还有那些守护着祖国边境安宁和平的边防将士们,他们常年驻扎在人迹罕至的苦寒之地;还有那些守护着祖国万里海疆的官兵们,他们将一座座荒无人烟的岛礁打造成祖国不沉的航母;还有那些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战斗在各行业第一线的劳动者们,他们经年累月、不辞辛劳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与热血……没有他们,我们哪得有和平安详的幸福生活?
温暖的阳光赋予了牡丹,赞美和颂歌献给了牡丹,聚光和掌声倾注于牡丹。实在是很少有人注意到苔花的存在,它们生长在恶劣、黯淡、粗陋的环境下,依然那么自信与骄傲,在与困厄艰辛的环境抗争中,展现了自己坚强不屈、一往无前的生命力,它们以有限的生存条件放射出无限强大的生命力量,它们向自然世界呈现自己的生命之美丽一点也不逊于牡丹!
苔花籍柔弱之躯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哲学课:每一种生命都值得尊重。牡丹有牡丹的美丽,苔花有苔花的魅力,正所谓,万物一般,众生平等;苔花凭不屈的生命勇气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辈皆是普通人,普通人做普通事,普通人做好普通事,同样能够活出精彩。从容淡定、处之自若的苔花,从来不去羡慕牡丹的国色天香,它学牡丹开,只是一种谦虚进取的态度。不畏艰苦、不惧困境,置身于墙角石隙、枯木淤泥之间的苔花,青春恰自来,更是它值得骄傲的资本。
可能,也正因为如此,在这疫情肆虐、天寒地冻的隆冬时节,让我想起了苔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