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半碗面

(2022-08-27 15:52:51)
标签:

父母天恩

节俭

美德

分类: 生活

 

多想父母在我这儿多住几天,但是他们执意要走,可能是他们觉得在我这儿住得不舒服,受拘束,一门心事地着急要回自己的老窝——那个我们永远的家。

 “父母的家永远是孩子的家;子女的家从来不是父母的家。” 读到赵朴初先生说过的这句话,我的内心无比酸楚。无论何时,父母的家都会对子女敞开着,任何时候回到父母那里,尽管父母的住所有点儿破败和陈旧,但是总有属于自己的一张床,到处都有属于自己的记忆。子女的家,尽管当初可能是用父母的血汗钱购买的,但在子女的家里,父母总觉得不自如,不踏实,不仅是生活习惯的问题,很大可能是父母不想给子女添麻烦,不想因为自己的到来改变了子女们固有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一大早,老夫妻俩就起床了,甚至等不及吃上一顿早饭。

不忍心他们饿着肚子回家,我带他们在小区门口的面馆,给我们仨人各买了一碗牛肉面。一听说价值十多块钱的一碗面,妈妈心痛得不得了,连忙说:我和你爸爸合吃一碗面就够了。接着又怨嗔爸爸:就你性子急,厨房的电饭锅里还有很多剩饭,我说烫了吃再走,偏你等不及!

虽说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但作为农村人,由于一直从事体力劳动,爸爸的饭量一直很好,年轻的时候,这样的一大碗面,一顿能够吃完两三碗。这样的大腕牛肉面,妈妈可以吃大半碗,剩下的匀给爸爸,我也是本着节约的原则,给他俩每人买了一碗面。没想到,吃了一半多,爸爸说:饱了。妈妈愣愣地望着爸爸,说:加下去,加下去,别剩喽!我也一愣:难道真的是岁月催人老?曾经的具有兼人之量的爸爸,曾经的一大海碗一大海碗大口吃饭的爸爸,现在怎么连一碗面都吃不完呢?岁月真是无情,如刀似剑,如风似霜,摧残着一具具强壮健康的躯体。巴巴地看着爸爸没有继续吃下去的意愿,妈妈转而央求爸爸说:找老板要个塑料袋子,把剩面带回去喂鸡。可能觉得在儿子的场面上,打包半碗汤汤水水的剩面,面子上过不去,会给儿子丢人,爸爸默不作声,转身去面馆外面抽起了香烟。看到我闲在一边,妈妈又求救似地喊我:De义,你去拿个塑料袋来。或许是碍于“面子”,害怕别人嫌我小家子气,或许是我从来就没有想过和做过剩下半碗面还要打包的事。我也不愿意,只是一个劲地劝妈妈:算了!算了!半碗面,没什么大不了的。而此时,妈妈已经吃饱了,由于舍不得丢下她那碗所剩不多的汤面,正在一小口一小口地抿着。看着妈妈一副难以下咽的模样,我不忍心地劝慰道:放下吧,别撑坏了!

一碗面,已经超过了妈妈平常的饭量了,但她还是竭尽全力、勉为其难地喝完最后一口汤。看着眼前爸爸剩下的这半碗面,她实在是没有加下去的能力了,满眼里露出惋惜,期间,妈妈还试图说服我把它加下去,看我不情愿,她又不好说什么。过了很长时间,妈妈轻轻地放下筷子,一边抽出面巾纸,一边喊老板呐!我连忙拦住妈妈说:我们走吧!走吧!连推带搡之下,我把妈妈拉出了面馆,隔着面馆的玻璃门,妈妈回头望了一眼那半碗面,不无惋惜地说:小狗也两天没有喂食了,带回去喂狗也好啊。

其实,妈妈也不是小家子气的人,尤其是对待儿孙们。逢年过节,只要我们回老家,总会大包小袋的让我们带点什么回去,年三十晚上,妈妈也会很阔绰地成百上千地给孙子孙女们发红包。

有人说:“生命是一场轮回,生养是一场回归。我们永远是父母的孩子,我们终将是孩子的父母。”天下的父母都一样,对待自己特别苛刻,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舍不得用,但是对待子女却非常大方,恨不能倾其所有。

多年过去了,每每想起妈妈隔着玻璃门,回望那半碗面时的惋惜的眼神,我的胸中都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憋闷,我一直在想:可能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妈妈会惦记那半碗面;可能会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妈妈会碎碎念念地怨怪爸爸没有吃完那半碗面。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传家之宝,是立人之本。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中华民族凭借勤俭节约的精神创造了璀璨的华夏的文明,同时也把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代代发扬光大,形成了独有的民族文化。随着我们弟兄四人纷纷成家立业,工作和生活日趋稳定,和以前相比,我们的生活质量改善了,经济条件大大改善了,但是,厉行节约、勤俭持家的品德已经深深地渗入了妈妈的骨髓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我的买车史
后一篇:惊鸿一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