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彼此都要留有生存的余地

清晨,轻轻扒开窗帘,户外童话般的雪景央入眼帘、充盈脑海:翠绿的山林仿佛缠绕了厚厚一层棉花糖,开阔的大地覆盖了厚厚的棉被;满园的柿子树更是一种奇特的景观--结实的树干和红扑扑脸蛋般的柿子上,好似均匀地粘占上了洁白棉花条,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看到的外婆织布前纺线用的棉花捻子;喜鹊们在柿树枝杈筑的巢上,顶着雪白的圆毡帽;在柿林中飞来飞去、跳跃不已的喜鹊们,在为这迷人的景致欢呼歌唱,还有几只喜鹊为了在争食一颗又红又大的柿子,扑楞着翅膀推推搡搡。
此次此刻,我忽然想起来曾经读过这样一篇非常精彩的文章:
这么好的柿子为什么要留给喜鹊呢?原来,这里是喜鹊的栖息地,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有一年冬天,天特别冷,下了很大的雪,几百只找不到食物的喜鹊一夜之间都被冻死了。第二年春天,柿子树重新吐绿发芽,开花结果了。但就在这时,一种不知名的毛虫突然泛滥成灾。那年柿子几乎绝产。
从那以后,每年秋天收获柿子时,人们都会留下一些柿子,作为喜鹊过冬的食物。而到了春天,喜鹊们开始整天忙著捕捉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这一年柿子的丰收。从此,每每在收获的季节里,果农们就故意给喜鹊们过冬留一些柿子在树上。
给别人留有余地,往往就是给自己留下了生机与希望。自然界里的一切,都是相互依存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人与自然,彼此都留有生存的余地,才会相得益彰、生机盎然。日趋加剧的雾霾、不过是大自然对人类一个小小的警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