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怀旧
张怀旧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9,775
  • 关注人气:12,33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打倒卖国贼陆川

(2009-05-04 13:48:14)
标签:

文化

分类: 杂文

打倒卖国贼陆川
□张怀旧

  陆川很会拍电影,四年磨一剑,《南京!南京!》终于在不暴露其卖国本质的基础上,赢得了国人的阵阵掌声与一致好评。他很对得起日本人四年前颁给《可可西里》的那个奖。所有的民族主义者都是满怀激情的,他们的冲动情绪永远集中在事物的表层,他们看不到隐藏的动机乃至真相,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很容易被利用、被忽悠,陆川深谙这一点。
  
  万达影城的上座率明显高于平常,放映厅内鸦雀无声,没有人吃零食,更没有手机铃声的响动,女孩儿们压抑着自己的尖叫,捂着嘴巴,或将头埋在男人的肩膀内。我也听到有人抽泣的声音,但在这抽泣声里,只有仇恨,没有对世界和平的渴望,这一点我深信不疑!陆川试图通过影片展现战败国人性向善的一面从而达到反对战争、讴歌世界和平之目的。所以他虚构了一位“善良”的日本士兵,并以他不断反省的心理变化历程作为主线,最终释放俘虏开枪自杀。导演使用这种“良心发现”式的表现手法来淡化日军的罪行,实际上就是改变历史,掩盖真相。杀人了就是杀人了,忏悔如果有用的话,那我们谁都可以去杀人。
  
  影院的海报墙上写满了影迷们义愤填膺的爱国主义口号,其中不少如“陆川,好样的!”等艳羡之辞。影片放映结束,有些人鼓起了掌,这并不奇怪,因为他们被胶片拍成的强奸场面深深地打动了,还有那浩瀚的屠杀场景,都足以让他们认识一个低智商、不抵抗、傻不乐喝的奴化民族。一段感人的国耻灾难片就这么诞生了,这简直让《后天》的导演罗兰德·艾默里奇也自愧不如、瞠目结舌。
  
  令我们感动庆幸的是,不鼓掌的群众大有人在,真理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他们不知道这掌声该献给谁?日本人?陆川?还是三十万死难同胞。导演在影片中竭力渲染日寇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及声势浩大的祭祀大典,与之相对应,我们穷途末路的抗日英雄与视死如归的爱国妓女,他们一脸的倒霉相,给世界人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作为一个在南京这座城市工作、学习和生活过的人,我与大多数南京市民一样,并不喜欢这部卖国影片,更不喜欢这位卖国贼导演。相信毕业于(南京)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的陆川对这座城市也是有着深厚感情的,相信他独自一人行走在挹江门前的时候,也一定可以感受到足下死难同胞的铮铮铁骨。我们不能理解的是一名中国导演为了票房收入,披着国际主义的外衣以牺牲国家利益、伤害民族感情为代价去生产一部商业大片的可怕动机。我相信作为纳粹一员的拉贝先生对此也无法理解。
  
  以记录片的姿态,运用文艺片的手法,站在一个小说家的角度,去讲述一个不真实的故事,这是导演陆川惯用的伎俩。《南京!南京!》并没有告诫我们“勿忘国耻”,相反,它却教育我们对待一个丧尽天良的民族要学会大度与包容。作为一名技术很高的编剧,陆川歪曲历史真相、美化战犯以及将1937年的南京过度艺术化、戏剧化并有目的地添油加醋等背离民族意志的叛国行为并不是“汉奸”二字就可以一言带过的,站在历史与文化舞台上的卖国贼必将遭到全人类的唾弃。每一个具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应该明白这一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