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静蕾爱王朔还是爱许巍呢?

标签:
文化 |
分类: 杂文 |
徐静蕾爱王朔还是爱许巍呢?
□张怀旧
徐静蕾最想嫁的人,如果没有猜错,应该是许巍吧,但是她却不会去说,不是不敢,而是不想,——作为文艺女青年,说了就没深度了,作为女明星,说了就没范儿了,所以她不说。女人就是这样,尤其是机灵的、害怕受到伤害的文艺女青年,总是那么地虚伪,时刻掩饰自己饱含的真情,哪怕失去也不暴露。
我坚信,如果不是揭不开锅,如果不是另有所图,女人要嫁的人一定是她最爱的,这一点跟大男人有些不同,——如果不犯糊涂,男人总是选择跟最爱自己的女人结婚。
王朔当然也年轻过,他的才华横溢逼迫徐静蕾不得不情窦初开。严格来说,文学与音乐的气质很难一眼区分,或者我们还可以加上一种叫做美术的艺术形式。王朔、许巍、陈丹青这三人放一起都是那么地与众不同,忧郁、颓唐、坚定,低迷、嚣张……踌躇满志,你能一眼将他们与文学、音乐、美术对上号吗?很难。你让王朔脖子上挂把吉他,站在舞台上,对着麦克风,将胯部一挺,手指在琴弦上随意这么一拨,也挺摇滚的;你让许巍批着乱发,站在画布前,手执画笔,他一定会给人一种罗丹式的“思想者”的姿态;陈丹青,说他是作家,谁都信,他确实也写过书,你能说他的眼神就没有王朔深邃吗?所以我想说,一个人的职业不是他的标签,才华与气质才是他们的特征。所以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说,徐静蕾爱过王朔,也爱过许巍,当然也许还有姜文。不过,对于后者,我想她更多的是欣赏吧。
徐静蕾是痛苦的,所以她要表现地快乐,高于常人的不一般的快乐。这么说不是基于她是个女人,而是我觉察到了她的孤独,内心深处对于人性的苛求是那样的完美主义。凡是跟艺术搭上边的人,没有一个不痛苦,他们苦于无法超脱自我,无法超脱这尘世的庸俗,于是很多人选择特立独行,如王小波,所以他活不长。
许巍的《蓝莲花》、《时光》与王朔的小说有太多相似的地方,可能这正是吸引徐静蕾的地方吧,这一点恐怕连她自己也不知道。一本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一首歌同样可以听一辈子,钟情于它的人才会理解它、牵挂他,只有到不爱的时候才会去舍弃。老徐必然有一天会真的老去,但是她年轻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特质一定是这个时代大多数文艺女青年同时具有的。她们爱痞子,爱忧伤,他们不羁,还特温柔,有时流泪,有时骂人,就像神经病,情感复杂多变,永远告别了旧社会。这,确实很痛苦。
就像王菲,爱窦唯还是爱亚鹏呢?这还真不好说。但我们已经看到了她的痛苦,我们欣赏她的坚强,这比文学与影视作品中割腕自杀的那些少女更让人怜悯。我相信,越是王菲这样的人越不会轻易死去,换成徐静蕾,恐怕就不一定了,这也是后者选择了爱却不去占有的原因吧。就像很多房地产商,房价暴跌之后选择跳楼,如果把他们赶到农村去劳动,种地瓜挖土豆,他们一定活得很坚强很健康(就像王小波,下乡在云南的时候活得很好,拥有超脱爱情的“伟大友谊”,后来到了北京爱上了文学,之后就突发心脏病死了),或者把他们抓进大牢,他们一定会勇敢地活下去,或者让他们患上绝症,他们一定会与病魔作殊死搏斗。徐静蕾,就像中国大多数当代少女一样,缺少的是生活的磨砺,一直活在天真烂漫与阴郁的柔情中,她们应该插队到西部去,尝尝知青的苦头,这丝毫不会影响她们的艺术品味。这个平庸的时代,活着的人为什么无法诞生伟大的作品呢?因为我们没有生活,雕虫小技即可让人满足,所以大多数人毫无原则被迫无奈地选择了碌碌无为。受骗的不只是一个人,其实他们谁都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