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次来镇江除了逛逛西津渡,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品尝镇江锅盖面。话说锅盖面在南京的巷子里也有,但是几年下来,从来没吃过,只知道是煮面的过程中,面锅里放着木头锅盖一起煮,但具体什么样,还真没见过。

好了,赶上这次来镇江,机会来啦。
从西津渡出口出来,正好遇上一位大姐,于是我们兴冲冲的跑上去问起来,大姐说:要是吃锅盖面,街边小店里的都差不多的,只是这儿附近不太多小店了。想起来,在公交车上经过伯先路路口的时候就看到路边有面店,可是现在都逛到这边的出口了,也就懒得再折回去了。 看了我们的神情,大姐又说道,从出口向前走,有一家比较大的面馆,游客也很多,建议我们去尝尝。

沿着大马路向前走,经过蒜山公园,来到了西津渡的小广场。
广场中央立着一块大石头,上书“西津渡”三个大字。石头的东侧有一个地下玻璃展厅,里面展览着西津渡作为渡口时的街貌。

石头的后面就是这门脸很大的锅盖面品鉴馆啦。貌似比之前看到的杭州元奎面馆还要大呢。
看着门面,哪像一个面馆,活脱脱一个餐厅嘛。可是,看着门外面虽然停了不少车,但没啥米人气嘛,这品鉴馆,到底是怎么个吃法啊?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推开了门帘,几个人立即被店里面的场面吸引住了,店内外的情景绝对是两重天啊。看着这位吃面的先生,虽然是个雕塑,煞有介事啊。



大大的玻璃隔间厨房后场,里面的厨师忙得热火朝天,各司其职,有条不紊。


既然是品鉴馆,有品、有鉴,对于像我们这样第一次来到面带好奇的游客,她们已经司空见惯了。


事先熬制好的浓汤料,放凉了摆在窗口摆台上。
还有各式各样的下饭小菜。

胡萝卜丝拌雪菜。
银杏笋丝拌木耳。

酸甜萝卜干。
看的我嘴里直冒酸水,哗啦啦滴啊
。

为迎合游客口味,面馆里还搭配卖着小笼包什么的,看那一摞的笼屉摞的。
这位大婶,您是在忙着切姜丝的吧……。

还有这位大姐,您这是在干啥,是捞面的么?
看到锅里面汤上面漂着的锅盖了吧。只是,只是,没我预先想象的大嘛!

看完了右半边,在看看左手边的情况吧。
这里有一排陈列橱,里面放着做面的器具和各式面点模型。

墙上的LED灯是教大家如何做锅盖面滴。
按照我的想法,肯定是煮面的时候扔个小点的木头锅盖进锅里就OK了吧。 
这里有竹篓子,筷筒子、刷锅把……,
我知道,竹篓子呢,除了可以煮面,还可以煮鸭血粉丝、麻辣烫……

面扫帚,水舀子。都是传统的材质滴。

一大排的面。
第一个应该是三鲜滴。青菜、笋片、木耳。够形象滴吧。

给它来个特写。

小排面。
四个排骨摆上面看着多诱人啊。
看完了厨房、展厅,继续往里走。

里面坐满了游客,估计大家都跟我一样好奇进来滴。
墙面的背景介绍着镇江传统特色茶食。

餐桌边的摆着一排大坛子,
想想是什么?
肯定不是酒哦。
醋。
有名的镇江香醋啊。
恒顺醋吧没开门,赶着都摆这里来了啊
。
锅盖,大大小小滴。
都被贴墙上去了的说。多朴实的展出啊。
看完了,开点啦。
被安排坐在靠边的桌子上,等面中……
环顾了一下,环境挺敞亮滴,还有带帘子的包厢呢,就连墙上的电视里都在播放锅盖面的介绍,全方位渗透啊,这是。
人家是铁了心,让你记住呢。
面来了,两碗白汤,两碗红汤,
貌似有猪肝面、煮肉面、香干面、还有一碗记不得了。
我点的,好像是叫煮肉面,就是过年家里煮猪肉的那种肉肉 和汤的味道。
看上去没几片肉,其实底下肉还是挺多的。面条看上去应该是手工的。


好友点的香干面。
还有红汤猪肝面。
这一碗难道是白汤猪肝,真记不得了哦。
每人一份的下饭小菜。
装盘很豪迈的说。
说句实话,我觉得小菜比面要好吃。
最终的战况,看来实在是饿了,也就不挑食了。
综合评价一下啊。
总体感觉一般。环境不错,展品也不错,但面没看着好吃,端上来的面和展品也有差异,难怪小花同学问人家,咋和看着的不一样啊,人家没理会咱。
面汤很浓,有点腻口,吃到嘴里感觉像是流水线生产出来似地感觉,没小马牛肉面来的够味。
价格人均20-25元,估计是含了看展品的钱。
得了,这面馆进去看看不错,要是想品尝地道的锅盖面,我觉得还得去路边的小店里。
歇了歇脚,我们又出发了,准备去金山寺和逛大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