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有家喻户晓的二人转,上海有每周必秀的海派青口,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在民俗方言表现上更有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南京白局。
白局是南京地区民间的方言说唱,是南京唯一的古老曲种,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即使是年逾花甲的“老南京”也未必能准确的说出一二来。

白局就像今天的相声,表演时一般一至二人,多至三五人,说的全是南京方言,唱的是俚曲,通俗易懂,韵味淳朴,生动诙谐,是南京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

熟悉南京的朋友都知道,有一样古老的特产——云锦,而白局这种古老的民间曲艺就来自明代织锦工人,工人们在茶余饭后用南京方言演唱俗曲、小调、民歌以自娱自乐,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为一种曲艺曲种。因演唱者不取报酬,“白唱一局”,故名“白局”。



白局来自于织锦工人茶余饭后的“业余生活”,这话说的一点都不假,单从白局的表演道具上就能看出,表演者通常是边敲击酒盅、碟子,边配乐演唱。

酒盅、筷子和碟子敲击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再配上演唱者清亮的嗓音、优雅的姿态和地道的方言,让观众享受一场不俗的视听盛宴。


身着南京龙凤云锦的徐春华女士,是南京白局表演的知名艺术家,同时她也是张艺谋最新巨制——《金陵十三钗》的南京方言辅导老师。通过相关报道材料得知,徐老师每周都会在玄武湖演唱白局,并利用谐音效果,将“白焗回鱼”这道菜加入说唱中,效果不俗,颇受观众欢迎。此外,她还年年开办少儿白局培训班,希望这门南京本土艺术像其他地方戏剧一样发扬光大,后继有人。

艺术家们在专心致志的表演白局曲艺。
这位老师表演时表情非常到位,很真实。就像在听隔壁的阿姨用南京方言讲故事呢。

这位老师的嗓音非常亮,清脆悦耳。

这位老师是后起之秀,表演不俗,但最吸引我的是她身着旗袍的神韵,很古典。
欣赏南京古老曲艺,当然少不了南京特色小吃。
酸甜的糖葫芦、脆香的状元豆、如意回香干、茶香卤蛋、桂花糖芋苗和鸭血粉丝……,这些精致美味的特色小吃,会在你欣赏白局曲艺的同时把你带到纯真的童年时代,找寻记忆中最初的味道……


你有多久没有吃过糖葫芦了,我都好几年没有吃过了。今天趁此机会好好品尝一下,寻找记忆中零食的味道。

糖葫芦外面包着糖衣,吃完糖衣再吃糖葫芦咯~~~~,
糖晶包着新鲜上市的山楂果,酸酸甜甜的味道。

状元豆,吃了能考上状元哦~~~~~

赤豆元宵。
甜甜糯糯的口感,很香甜。

如意回卤干。

放一块到嘴中,很松软,能嚼出汁儿,
还带着淡淡的茶香味。

桂花糖芋苗。
如果你不在南京,知道糖芋苗是怎么做的么?

很糯,很快就被消灭了哦。

五香茶叶蛋。
这个可是大众美食呀。

说起南京小吃,当然少不了鸭血粉丝啦。

参与的同学凭票免费领取小吃,
可以边欣赏白局曲艺,边品尝南京特色小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