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西兰:结束篇,爱歌顿农场,蒂劳、亨特利小镇

(2010-09-16 19:01:22)
标签:

新西兰

北岛

罗托鲁阿

爱歌顿农场

蒂劳

亨特利

马背水手

摄影

原创

旅游

分类: 澳新之地

    6月20日,是在新西兰的最后一天。

    既然是最后一天,当然就得有最后一天的样子。于是我很快发觉,天空湿漉漉,有小雨飘零。

    在罗托鲁阿湖边作最后的逡巡,一份离别的惆怅,在小雨中飘散。

    人在行走的每次旅程,总是这样,一路以最大的善意和最真挚的情感,寻找并感知着这个世界经意和不经意的美丽,却最终,注定要离开。也因为这离别的惆怅,我,唯有用尽力量延伸着不死的灵魂,去盛装它们,让他们的美丽妆点着内心深处的花园。

    Shang几乎是很顽强地建议我,还是去爱歌顿农场转转。既然来到了新西兰这个以畜牧业为主的国家,若不体验一下农场的生活,可能是一大遗憾。

    于是我们开着车,在GPS的指引下,向爱歌顿农场走去。

    进入农场的接待处,稍微环顾四周,就可以得出判断:这是一个将农场进行了旅游开发的地方。

    后来查阅了资料,才知道,这个爱歌顿农场始建于1971年,占地达160公顷,连英国女王都曾经访问过这里。毫无疑问,这应该是一个著名的农场了。

    我先买了票,大约是48纽币,包含一场表演和农场体验之旅。然后,走入一个表演大厅观看剪羊毛的表演,居然没有人检票,看来农场是相信来到这里的人,都会买票的。

 

http://s1/middle/43892cd4g905e8e0b5310&690
                              (图1:农场游客接待处)

    在进入门口的地方,每个人可以自由领取一个耳机,套在头上。

    里面已经有一些观众了,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孩子们很兴奋,唧唧喳喳。

http://s12/middle/43892cd4g905e9a8b2f8b&690
                                          (图2:表演大厅)

    在每个座位上,都有耳机插孔。如果听英语很顺利,可以直接听台上的主持人表演和调侃;而如果听英语吃力,就可以将耳机插入其中,听取耳机中的同声翻译。

    而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满大厅约有二百多人,突然听到耳机里一位女声问到:“请问现场有中国人吗,如果是中国人请举手”!我举起了手,并环顾四周,发觉,全场只有我一个人举手,也就是,这里只有一个中国人,需要同声传译的服务。

    于是,整场表演大约45分钟的过程,我一个人就享受着中文同声翻译。大约演出过半的时候,还换了一个同声翻译者。在我的脑海中,同声传译那是比较高级的服务,也是需要专业技术类劳动力成本的。而虽然只有一个人,却享受了两个专业技术类劳动者的同传待遇。这让我对这里旅游服务的优质,有了认识。

http://s1/middle/43892cd4g905e8e29d0f0&690

                               (图3:活力十足的主持人)

    演出很精彩,很多不同品种的羊被赶上舞台,舞台上面都有其品种的标记。我对这些专业名词并不感兴趣,但看到这么多种未曾见过的羊,形态各异,觉得很兴奋。也第一次发出感叹,原来羊也有这么多种啊!

    然后,有对各种羊的品种介绍,也有剪羊毛和牧羊犬的表演。台上主持人精力充沛,语言幽默,居然也把我的情绪调动起来了。而我也第一次看到剪羊毛的表演。主持人所用的工具,已经是完全电动,几乎是旋即之间的半分钟,一只羊就被剪得光溜溜。

    主持人详细地介绍了整个剪羊毛的工作程序,但我记不住。而且在网上很容易搜索到剪羊毛的图片,这里也就不再上图了。

    而中途,有小朋友自愿上台与这些羊互动的场景,把表演掀到了高潮。那孩子的喜悦,那孩子纯净的快乐,无疑,将我在旁观看的心,融化。

http://s13/middle/43892cd4g905e8e48698c&690

(图4:孩子们A)

http://s9/middle/43892cd4g905e8e579418&690

(图5:孩子们B)

    我记得以前曾经说过,作为一个男人,既然背着相机,就有记录沿途孩子和美女的责任。因为,他们代表着美丽,是沿途风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这里,我坦诚交代,我确实被那位牧羊女吸引了。

    这位牧羊女是协助主持人的,她风风火火将各种羊赶上舞台,或者从舞台赶回羊圈。有时候,为了保证时点,他一路小跑,美丽身影从眼前闪过,有阳光一般的青春气息传来,让我怦然心动。

http://s4/middle/43892cd4g905e8e1a9603&690

(图6:那牧羊女A)

    在那一刻,我耳边确实无法不响起“我愿作一只小羊,陪伴你身旁”的悠扬歌声,内心居然生出很多浪漫的幻想。

http://s12/middle/43892cd4g905e8e390d8b&690

                   (图7:那牧羊女B)

    看完表演,走出大厅,进入空旷视野,接着就有牧羊犬的工作表演,看一只牧羊犬如何在草地上反复驱赶、绕圈奔跑,将几只羊从老大远的地方赶回羊圈,驱赶入圈,并居然顺腿把圈门关上。

    我是第一次看见牧羊犬牧羊的全场景。惊叹于动物之间的存在关系,惊叹于如此复杂的工作,居然根本就不需要人的出现,就完全完成。

http://s14/middle/43892cd4g905e8e66df7d&690

(图8:工作中的牧羊犬)

    看完牧羊犬的工作表演,我们乘坐大拖拉机,去农场转悠,体验农场风光。

    整个农场很大,似乎要翻过一个丘陵的山坡,沿途既要经过种植区,也要经过放牧区。

http://s11/middle/43892cd4g905e9ea304ea&690

(图9:农场一角A)

    农场风光惹人,虽然下着小雨,但小雨的清新下,景色也因为湿漉漉而多出一份妩媚来。很美,让我流连。

http://s11/middle/43892cd4g905e9e6604ca&690

(图10:农场风光A)

    而更让人无法抑制喜悦更无法忘记的,是农场放牧的那些动物们,憨态可掬,友善动人。游人可以手拿食物喂养它们,从而与这些动物们亲密接触。

http://s16/middle/43892cd4g905e9ec19abf&690

(图11:慢跑中的群羊)

    这些动物们在新西兰这干净的天底下,徜徉着,似乎很悠闲,似乎很满足。

http://s9/middle/43892cd4g905e9ed0e878&690

(图12:农场风光B)

    我在这个地方拍的动物照片太多了,很多我都非常喜爱,看着都让人开心。这些牛羊的样子,显然挑战了我的传统认知。

http://s6/middle/43892cd4g905e9ee01495&690

                   (图13:羊其实也挺帅)

http://s5/middle/43892cd4g905e9e849714&690

                       (图14:喜羊羊)

    我叫不出他们的名字,也根本无法将这个品种和那个品种区别开来。但我敢肯定的是,这和国内经常遇到的羊,品种肯定不一样。我居然惊诧于,怎么羊,可以长成这样呢?

http://s16/middle/43892cd4g905e9e754d9f&690

                      (图15:这是羊)

http://s15/middle/43892cd4g905e9e93d9ee&690

                   (图16:这也是羊

    在这里,你可以喂羊,喂牛,喂鸵鸟,喂小鹿,甚至还可以喂野鸭,可以和这些动物们亲密接触。在这个天地开阔、空气清新的美丽农场中,有那份舒服的放松状态。

http://s10/middle/43892cd4g905e9efe9a99&690

(图17:牛)

    最后,当我们离开放牧区的时候,众羊牛马居然在那列队欢送,居然也是依依不舍。当然,我们是知道,他们是依依不舍于众人手中的食物,可这等阵仗,传递了期待,也传递了和美。

http://s2/middle/43892cd4g905e9eef6f11&690

(图18:列队欢送)

    爱歌顿农场是给了我美好的记忆的,那些可爱的孩子和那些可爱的牛羊,以及农场美丽清新的景色,都是难以抹去的美好记忆。

    但,对于我更有价值的是,感知在新西兰,一个成功的农场,是如何运营的。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原生态的放牧养殖以及精细化的栽培种植,也看到了围绕这种养殖和种植的纯天然生态环境,还看到了围绕这些软硬条件所构建的主题旅游模式。

    应该说,这个农场按照工业化的模式在进行管理,而所提供的剪羊毛表演、牧羊犬表演以及听说的挤牛奶表演,还有釆摘奇异果,品尝蜂蜜等活动,充分利用了农场的宽度和深度。

   这种感知,对于未来中国农业产业化模式如何展开的思考,其实是很有裨益的。

    我个人很肤浅的判断,中国的农业,将来很有可能通过土地制度和流转方式的改革,将土地与资本的力量结合起来,通过引入高科技农业以及农业的商业化开发运作,走入农业产业化的加速进程。

    中国农业的生产效率太低了,已经成为中国效率最低的产业,并制约着中国人均GDP的上升潜力。

    而这几年行走很多国家,亲眼看过在沙漠上崛起的以色列高科技农业,亲眼见证了新西兰农业立国、仅靠农业成为发达经济体的现实,我对这种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方向的判断,更多了一份信心,也多了一份期待。

http://s3/middle/43892cd4g905e9e56bd62&690

(图19:农场风光C)

    当然,现在爱歌顿农场已经很有名了,经常访客盈门。但其发展路径并非天生而成,也是充满波折。这个1971年成立的农场,在1980年曾被一场大火完全烧毁。而就在农场还散发着焦土之气时,当时的合伙人、剪羊毛比赛冠军伊万·博文以其坚定意志,在农场附近的山坡上继续其剪羊毛表演,不曾中断。1983年后农场创始人的后辈们接手农场,引入先进的商业管理经验,逐步走向世界,并在1996年在日本千叶县建立了东京爱歌顿农场并取得较大成功。1998年,伊万·博文以其贡献获得英国女王的嘉奖,爱歌顿农场声名远播。而这,何尝不是几十年坚持所获得的报偿?

    坚持,谁都知道坚持很重要,但坚持做一件事情,却谈何容易?谁都知道坚持锻炼很好,但偶尔锻炼的人很多,坚持锻炼的人何其之少。而在艰辛坎坷的投资感悟之旅上,又何尝少见了以信誓旦旦开场却最以最终放弃收尾的示例?

    从农场出来,已经接近中午,于是我们驱车,往奥克兰机场方向走去。

    大约在下午一点多,我们经过了蒂劳(Tirau)小镇。这是一个很小的小镇,大约不到一千人,不过查资料后才知道,这里因为波纹铁所完成的各种建筑而有些名气。
http://s16/middle/43892cd4g905eb149128f&690
                                       (图20:蒂劳小镇A)

    只是,我经过的时候,确实没有想到这个小镇的特色是这个,而我们停在这里的理由,仅仅是肚子确实饿了,于是找地方停下,想地方吃饭。而就在下图这大榕树下(是榕树吗?),我们也找了一个小餐馆,于是就一头扎了进去。

    餐馆很小,但很温馨。

http://s14/middle/43892cd4g905eb1678bed&690

(图21:蒂劳小镇街道)

    里面有一些本地人在就餐,生意还挺好。看见我们进去,很友善地微微点头。小镇很小,构建的人与人的关系模式,是建立在熟人圈子的基础上。这种熟人圈子所建立的社区氛围,少了些冷漠,多了很多的温馨和友善。这,让简单的生活,有了更多被温暖的可能。

    在餐馆中点了主食和咖啡,慢慢吃着。突然想到那个巴菲特,第一次婚姻失败以后,就在那个不知名的小镇,每天中午都去一个固定的小咖啡馆就餐喝咖啡,结果久而久之,就把那里的女侍喝成了自己的夫人。这全球鼎鼎的大富人大慈善家以及投资界的偶像级人物,就这样,在一个小镇,把自己融化成咖啡杯里的一粒渣。

    也许,生命本就如此,何必拘泥于自我认知里,那些由他人评价所构成的部分。

    走出餐馆,见隔壁,是一个杂货店,却布置得非常规整温馨,非常有品位有味道,惊诧于这小镇,乡野之地,却有如此美丽心灵。店门口,一排吊花篮排过,于是拿出相机,拍下那花篮,以记忆和揣度门内主人。

http://s12/middle/43892cd4g905eb139d7db&690

(图22:温馨堂前花)

    小镇虽小,却感觉这里的人居住条件都很好,一般都是大house。沿路见很多家中主人将房外花园种满鲜花,鲜花漫烂之处,主人心情以及对于生活的感受,演绎于空气中。

http://s4/middle/43892cd4g905eb176e3c3&690

(图23:蒂劳小镇民居)

    Tirau小镇很小,小得不会有旅游者专门而去。我却在此短暂停留,并品味到那里的人家,精致的内心。

    于是继续往前驱车,在驶过曾经流连的剑桥小镇以后,在驶过汉密尔顿附近道路以后,我们对于大致能够到达奥克兰机场的时间,心中有了谱。没问题,肯定不会耽误事情,还有时间!于是Shang把车头一摆钻进了一条陌生的道路,然后向前,居然无意间进入一个陌生的小城市——亨特利(Huntly)。

    亨特利(Huntly)离哈密尔顿很近,大约30分钟车程,离剑桥小镇则大约要一个小时。这个小城市,显示了和前面所见的新西兰小镇很不一样的景象:房子比较旧,空气的透亮性,似乎也要差一些,没有大多数新西兰小镇常见的精致从容安静和祥。



http://s7/middle/43892cd4g905eba087dc6&690
                                  (图24:亨特利的街道)

    后来稍作了解才知道,亨特利是煤炭的主产地,露天煤矿每天出产大约10000吨煤。而煤炭开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42年。上世纪60年代,一个露天煤矿在这里开始了采掘。而这里居然还有一个煤矿博物馆,介绍本地的采煤历史和矿难历史。

    这是我在新西兰唯一遇到的以原材料采掘为主业的小镇,也是唯一一个感觉有些突兀的小镇。觉得弥足珍贵,于是记录下它。

    小镇街道的一头,有空旷的小广场。

http://s4/middle/43892cd4g905eba363f03&690

(图25:亨特利的广场)

    而广场的一头,对着的,似乎是怀卡托河。我不能够很确定于这条河的名字,但可以确定的是河边景色,依然迷人。

http://s16/middle/43892cd4g905eb9f93b5f&690

(图26:怀卡托河)

    我觉得当时最强的感受,就是,潺潺河水,非常平静,以至于镜子一般。河边,有各色鸟儿徜徉啄食,构成新西兰常见的天人和谐的景象。

http://s3/middle/43892cd4g905eba26f712&690

(图27:河畔)

    而在亨特利记忆最深刻的是,却是我们喝咖啡的地方,所遇到的来自亚洲的小伙子。

    那是个在新西兰绝对算很有些简单的咖啡馆,那是二十左右如此年轻个子不高却充满朝气的亚洲小伙子。那咖啡馆是小伙子家的店。

    咖啡馆生意并不好,只有Shang和我在里面喝着咖啡,也只有他在那里料理着这个店。

    他看见我们背着的相机,于是前来攀谈。他的英语非常流畅,发音清晰准确,音色明亮,语速稍微有些快。我惊讶于他的英文水平。

    而他,三年前来自柬埔寨,随着全家移民到新西兰。

    柬埔寨我去过,因为对吴哥的喜爱,也因为对那里普通人的喜爱,我觉得自己很喜欢那个国家。而在这里,居然遇见一个柬埔寨的小伙子,也就自然很热情地聊开了。

    在交流中,我强烈地感觉到,他身上的那份热情,充满朝气,言语间,洋溢着对未来生活的满心期待。我可以说,在他的身上,我感觉到了梦想对于一个人情感力量;也感觉到了第一代移民身上的那种蓬勃欲出、持续向上的那种张力。

    我很喜欢他。

    我是非常清楚当前柬埔寨和新西兰之间的巨大差距,我想到了当年在国内某大读书的时候,那整个学校弥漫的出国味道。去美国留学,最好最后留在美国,构成多少年轻人的梦想力量。甚至于我自己也投身其中,只是自身能力的缺陷终究无法享受这种圆梦的喜悦。我知道,今天存在于感知上柬埔寨和新西兰之间的差距,其实就是当年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差距。而这种落差,足以构建出那种梦想力量,也足以塑造一个短暂生命在一个局部空间中的生活观和幸福观。

    我想象着,当年如果自己的英文能力更高一些,如愿地去了美国,也如愿地留在了美国,我一定也具有如同他现在一般的憧憬梦想力量。

    只是,今天,在土土的中国和中国一同长大的我,居然幸运地有了去世界各地行走观察思考的可能。而此时,巨大的反差所塑造的认知兴奋,似乎都已经消失,似乎也终于拥有了平视世界各地的心境和眼光。这,是不是一种幸运,算得上幸运吗?

    时代和系统性的势能差,对于精神深处的感性标准和价值体系,影响是太大了。而这到底是主观还是客观?这让我思考,却不想有答案。

    我想和他合影,他微笑着说,不要拍我了,为我的咖啡馆拍一张吧。于是我拍下了他家的简单且冷清的咖啡屋,并在这橘色光线下,看到浮现出的他的样子。

http://s10/middle/43892cd4g905eba458ff9&690

(图28:dara的咖啡屋)

    从亨特利出来,驱车直奔机场。

    新西兰,如同我的每一个旅程,给予了我美好的人生记忆和生命标记。在每一个旅程中,我看到了自己的存在,看到了生命的定格,感受到自己的内心依然顽强存在的、感知万物体会三千大世界的那种能力。那种自我存在的感觉,让我始终觉得,幸福其实离我不远。

    而新西兰,这纯美的天然之地,这长白云的故乡,这号称人类最为宜居的最后一片净土,为我内心的情感,找到了香格里拉世外桃源的具体投射影像。

    我的理性和人文知识可以很清晰地告诉我,这些影像背后的经济因素、历史因素、人文因素等等,却依然无法掩饰时刻在内心唤起的那份浅淡从容宁静和祥。这份宁静和祥由此具有了情感的力量,让我无法逃离一份眷恋,并试图,择日重游,试图亲近,心甘情愿去融化。

    以此,为记,我的新西兰之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