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一个将小乘佛教列为国教的国度,被誉为万佛之国。
缅甸,中南半岛最西部的国家,因其战略咽喉之地,曾被西方殖民现被西方恶毒诅咒、却与中国暧暧昧昧的国家。
我曾经用了十个月来等待这次旅行,等待冬季的来临。无论对于文化的思考,还是对于现实国际地缘政治演变的观察思考,缅甸,都吸引着我。
12月10日,周四,清晨,独自一人,大背包,北京出发,昆明出关,再飞两小时,于下午当地三点顶着东南亚猎猎的阳光,终于停落在仰光机场。听到机舱播报说外边32度,我的第一感觉是:晕死。毕竟出发地北京此刻,温度在零下。
出关很顺利,似乎也没有遇到特别的刁难,只是机场确实小了一点,也没有国内机场常见的忙碌。才出关,旋即被出租车司机围住。本来我的皮肤较黑是有得和本地人一拼的,但背上那红色的大背包,显然暴露了我的游者身份。几个回合还砍不下价格就屈服了,6美元,走人。跳上那没有空调的破破出租,向背包客比较集中的苏雷塔方向运动。
不愧有着曾经英国、日本的殖民历史,缅甸都是右舵车。除了司机,另一个嚼着槟榔满嘴血红的家伙也跳上了车,让我不由得神经紧张。但其非常的热情是毫无疑问的,一路上热情聊天,扯东扯西,后听说我还没定酒店行程,顿时来了精神,非把我拉到其朋友开的旅行社。过分的主动热情让我很不舒服,终于坚定要求,先找酒店。
缅甸的酒店旅馆水平是难得遇到的差。最后,追求舒适的臭毛病终于让我放弃了家庭旅馆,还是选定了一个所谓的亚洲酒店,25美元,相当于国内十年前的2星水平,但在附近也算很不错的了。前台彬彬有礼,却很少见本地客人。
http://s10/middle/43892cd4g7c6abba7a3f9&690
(图1:从酒店房间望仰光河方向,红色的为殖民时期的大教堂)
整理完行李,稍事休息,很快对于一个陌生之地的好奇,就强烈地占据了内心。于是拖着还有些虚弱的感冒之躯,兴冲冲出了门。
来吧,缅甸,就让热带的风沐浴着,就让陌生旅程的好奇冲动着,重新赋予我生命在途的力量吧。
先在前台换钱,居然一美元只给换900介(介,缅甸货币,2009年底与美元兑换比率大致在一美元900~1000介)。这和攻略资料上说提及的动辄1200,显然相差过远。去缅甸的中国人本来就不多,去的人写攻略的就更少,最新的攻略一般都是两年前的情况。最近缅美关系没有以前紧张了,美元也没有那么紧俏了。网上关于缅甸的文章太少太老,大都已不能反应当前缅甸的实际情况。
出酒店门,便是著名的昂山将军大街。这一带应该算是人流密度比较高的市中心地带,离苏雷塔走路仅5分钟,算是热闹之地。但整个感觉,显然回到了中国内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城市景观,旧旧的,破破的,路边更多是各种小摊,人来人往,乱乱的。
也正是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让我感觉到一丝亲近,也有了一点点兴奋。
在街道上懒散地走动,很快就发觉,在这里外国人绝对是焦点,总是不断有人上来奉献其不断的热情。比如换钱、买票等等。我的观察,就如同中国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刚刚开了市场经济的口子,整个社会商业化水平较低,挣钱机会很少,从旅游者那里挣钱则成为众人追逐对象。后面的行程也基本验证了这个判断,一路上我基本上作为“被赚钱”对象,饱受其烦。而缅甸从外国人身上赚钱的手法,基本上都一样,一开始就对你表现出极大热情,尽最大努力讨好你,貌似处处为你着想,然最后的底牌,无一不是想从你身上挣出钱来。以至于在缅甸,一见有人对我热情,我就感觉紧张。
走在街上,眼前一切似乎似曾相识,似乎时光倒流,回到了二十五年前的中国。为此,我感受到一份亲近。而亲近之外,无数一堆堆圆圈组成的缅文,告诉我身处异国他乡,也让我有着陌生之地带给我的轻松快乐。
http://s13/middle/43892cd4g7c6abcf7565c&690
(图2:昂山将军路和苏雷塔路的交叉口,酒店为著名的Trader’s Hotel)
于是随意翻看地图,向着大金塔的方向闲逛。已经是下午五点多了,穿过一座桥,向着正北方向。路经仰光火车站。看地图这个火车站同时也是仰光环形轨道交通的一个站。
http://s1/middle/43892cd4g7c6ac08ad1b0&690
(图3:仰光火车站)
经过一个小教堂,道路有了分叉。我随意选择了人多的威沙拉路向前行走,然后就遇到了学校放学,于是看到了仰光的交通阻塞。
http://s16/middle/43892cd4g7c6ab9cea58f&690
(图4:威沙拉路上,左边是个学校)
向着仰光大金塔一路走去,道路开始开阔整洁,住户也开始稀疏,显出一丁点现代城市的干净明亮。看地图,这一带不是市中心,属于绿化地带,很多纪念性建筑和学校在这一带。路上问了几次路,都得到很热情的对待,感觉到了普通民众的和善。缅甸普通的百姓,无论老少,如果不是想从你身上挣出钱来,普遍感觉都是淳朴善良。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步行,在夜色中,终于靠近了仰光大金塔。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庞大的佛教建筑群,从四个方向修建了长长的逐级上升长廊,典型的逐步登高亲近信仰的建筑方式。晚上八点了,依然被人拦住,被迫脱鞋买票。
http://s2/middle/43892cd4g7c6af84c81b1&690
(图5:大金塔建筑群之一个方向的长廊)
不用任何怀疑,大金塔金壁辉煌、灿烂奢华到极致。我看过一些佛教金塔,仰光的大金塔无疑是给人印象深刻的。据说供奉了佛祖的八根头发,这里成为圣地,也成为缅甸国家的象征。
除了满目金块的金伞,金伞顶上还有5448颗钻石以及2317颗红绿宝石。塔尖则有一颗重76卡拉的巨钻。而在塔的周围则悬挂着1065个金铃和420个银铃。我亲眼看见,这些塔尖的宝石在黑夜中熠熠发光。
http://s11/middle/43892cd4g7c6af7b3fdfa&690
(图6:仰光大金塔的金伞)
而更为感动的,那弥漫着的安静和祥之气。没有人大声说话,也没有人喧哗,很多人来到这里,虔诚地祈祷。我相信很多人就是这附近的居民,入夜后来到这里与佛进行一段心灵对话,也许就是他们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事情。
http://s12/middle/43892cd4g7c6afc20d04b&690
(图7:环绕金伞一周的局部景致)
这种宁静安详的感受,是我在仰光大金塔的最大感受。
也正因为内心有了感动,便想扑捉这种感受。光线不好,于是开始使用新买的捷信三脚架。但显然脚架和长镜头又一次暴露了我的身份。一位60岁左右的老人毫不犹豫上来了,也不征求意见,直接展开了不容你拒绝、也决不做说明的热情,非要带着你这里看看,那里给你指点指点,还说自己是二代华侨。几分钟后我就觉得我的安详心境完全被一个外部强加的力量搞乱了,于是告诉他我想自己走走,请不要再跟着。此时他就开始不停数叨没有工作啦,没有钱啦,希望给些钱啦。我感觉到莫名的烦躁,给了1500介,便匆匆离开。
http://s10/middle/43892cd4g7c6afb882439&690
(图8:金伞周围的附属塔以及来往的虔诚之人)
打车回到酒店,放下摄影设备便出去吃饭。于是以苏雷塔为中心,向仰光河的方向走去。
仰光城市的夜晚总体是黑暗的,明显的欠发展国家所普遍存在的供电不足,很多地方都黑黑的。而街道两旁,排满了简陋的地摊。走了一条街,居然无法找到一个稍微干净明亮一点的吃饭之处。无奈之下,随处找了个地摊,混吃一盘黄面。我知道昆哥要笑话我了,我和昆哥曾经在柬埔寨有不堪回首的黄面经历。我记得当时在内心确实自言自语:“昆哥,见笑了,发誓赌咒不吃黄面但还是不得不吃啊!”在心里喊了几声口号,也就一股脑吃下去一碗,压住了饥饿感。
不客气地说,仰光的夜晚,更见这是一个农业社会下的城市,离高度商业化有相当大的距离。到处都黑黑的,街道两旁走几步就是大小发电机。除了路边的地摊,晚上九点几乎都关门,几乎无法找到任何夜生活。但有一种东西确实很普遍,那就是电影院。我估计也就是通过放映DVD或者VCD布置出来的一种类似电影院的放映厅。这种放映厅到处都是,门口人流攒动,与整个城市商业活力的缺乏形成鲜明对比。我的推断是,这个缺电的城市,这个商业娱乐极度不发达的城市,放映厅是很多本地人重要的娱乐方式。如同中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城乡十分发达的录像放映厅是很像的。
黑夜中,在这个城市走着,但并不感觉害怕。走之前,询问了熟悉缅甸的朋友,显然得到了安全方面比较有信心的回应。而实际的情况是,缅甸的治安情况比较好,只需要稍加注意即可,对人身安全的担忧相对较少,更多精力在于如何对付对你过于热情而希望从你身上挣钱的人。
我试图在黑夜中寻找南边的仰光河,想在河边散散步。结果似乎走到了河边,却被河边的很多简陋厂房挡住了,无法接近河岸。我觉得,如果将来仰光成为一个高度商业化城市了,这仰光河边一定会成为灯火阑珊的重要的夜生活之地,也会成为寸土寸金之地。但现在,什么也没有,什么也没有。
再次经过苏雷塔,人流已经渐渐消退,但苏雷塔在黑暗中熠熠生辉,给人以喧闹后的出奇宁静。其实,苏雷塔附近可以说得是仰光最忙乱、最嘈杂的地方了。如果有机会白天来到这个附近,那简直就是一个大杂烩,热闹非凡。有无数路的长短途公共汽车停靠在这里,各色行人川流不息。但就在这个黑暗中,苏雷塔以这样的方式慰籍着人心,在奔波忙碌后给人一份安宁和祥。我想到在曼谷繁华商业中心地带的四面佛,我的内心对他们二者几乎有着相同的感受。真实的世界总是会给予心灵不断的压力和困惑从而走向失衡,而片刻的虔诚,也许是灼热生命中维系艰难平衡的一种方式。
http://s14/middle/43892cd4g7c6b03fd189d&690
(图9:夜晚苏雷塔)
就在苏雷塔附近,看见了一位中年男子挑着香蕉。天色已晚,香蕉还剩很多。我的走近给了他希望,他以期待的眼光望着我。问价,500介一串,而每串上居然有14个香蕉。这可是我遇到的让人惊奇的便宜价格。没有还价,买了两串。
结果没有走多远,就在回酒店前的拐角处,一位小姑娘怀里抱着小弟弟走向我讨要一串,我毫不犹豫就给了。看见我的举动,另一位50左右的男人如离弦之剑,从20米开外冲将过来,要我手里的另一串。这次我死活不给了,赶紧逃之夭夭。逃了好远,回头,还看见女孩子手里拿着香蕉,笑脸盈盈。隔着二十多米远,小姑娘稚嫩的“thank
you”传来。见其笑容,我觉得开心。
后来,我每次从酒店出来,往西走一百米,总能遇到这个小姑娘,在街边摆着一个小摊,卖着极其廉价的诸如豆腐干之类的东西。每次路过,我们都相视一笑。这笑容,给了我陌生之地的温暖,也给了我回来以后的甜甜回忆。
仰光,还有三个著名的地方,其实离大金塔都不是很远。我本来是在第二天黄昏去的。但由于表述方便,我就顺便在这里提及。
第一个是班都拉公园。这个公园离苏雷塔很近,下图中的金伞就是苏雷塔。公园中心的白色方尖碑就是独立纪念碑。这个公园似乎没有开放,我没有看见任何游人在其中,据说游人可以进去,但需要为相机买票。
http://s5/middle/43892cd4g7c6b0774d714&690
(图10:班都拉公园)
我翻读缅甸的历史,在缅甸近现代史中,唯一具有地位、反复提及的军事将领就是班都拉。班都拉牺牲于1825年与英国殖民入侵者的战争中,在牺牲之前,英国已经风卷残云一般攻入缅甸,班都拉奋起振臂一呼,带领缅甸人民面对英国殖民者进行英勇对抗,一度打击了外来入侵者的嚣张气焰,却终因双方实力的代差而失败。我读缅甸史的时候,强烈感受到了班都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壮,以及“深知必然失败依然义无反顾”的凛凛大义。为此我记住了这个人。我相信,他牺牲120年后,那些争取民族解放独立的昂山等缅甸民族英雄,其实在内心里一定留下了班都拉的倔强而高贵的精神基因。为此,我记录下这个公园,记录下这个悲壮的英雄,记录下这没有任何胜利希望却坚定前行的将军。
第二个是著名的茵雅湖(Inya
Lake)。茵雅湖位于仰光大金塔的北边约6公里(粗略估计)。要说茵雅湖风光,说实话似乎并无惊艳之处。现场观感,这个湖附近更多是一个众人休闲之处。湖边有堤坝,堤坝上有路灯和木制长凳,人来人往很是热闹。有无数恋人面湖而坐。而堤坝外,却是一个休闲场所。在这里,我感受到这个比较落后的国家,那平常百姓的平静美好生活。
http://s6/middle/43892cd4g7c6b0d9a3225&690
(图11:茵雅湖堤坝下景观)
但,茵雅湖的出名,却是因为这附近有很多学校,其中西南角的仰光大学,类似于中国北大,拥有思想开放的传统。缅甸很多为世界周知的历史人物,都出自这个学校。而著名的昂山素季就软禁在湖边的一栋房子里。关于缅甸历史以及缅甸追求民族独立和现代化的历史解读,包括昂山素季所领导的民盟在缅甸民族发展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以及掸邦等少数民族问题在缅甸联邦存续发展中的问题,我想以后用专门用文字来梳理,此处不做展开。
http://s13/middle/43892cd4g7c6b070a175c&690
(图12:茵雅湖一角)
第三个需要提及的是大湖,也叫皇家湖,大湖上有天鸟状皇家游船,而湖边就是昂山公园。昂山公园不收费,但相机必须买票。这个公园给了我非常好的印象,干净,整洁,美丽,优雅。我记得有人说,大湖是仰光的魂。去过仰光这个城市,你能感受到,这个喧闹杂乱的城市中,所存在的某处精致优雅从容宁静。
http://s1/middle/43892cd4g7c6b07eeeef0&690
(图13:皇家湖一角)
仰光,是我缅甸背包游的第一个城市。在这里,我找到了二十多年前中国的记忆,感受到时光倒流的恍然惆怅,并寻找着这个城市粗陋中的精致,卑微中的高贵,局促中的优雅,杂乱中的宁静。
到缅甸的第一天,很晚才回酒店,在当地,晚上九点以后就是很晚的时间了。其实很多人是习惯于日出而起日落而居的。
酒店的电梯是个观景电梯。在电梯里远望大金塔,熠熠生辉,在黑暗中如同天堂明灯,而整个城市却显得那样的黑暗,这种强烈对比反差,显得大金塔那样遥远,那样高不可攀,那样孤独。
我心怅然,凝视很久,感受这份城市表面的杂乱和内核的矜持。我隐约觉得,我感觉到了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