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
(2009-08-11 11:09:13)
标签:
杂谈 |
刚才同事在群里分享了一条新闻,一名年轻的女大学生刚刚毕业成为村官,九月婚礼在即,这样一个年轻美丽正走向幸福的女孩子,在闹市和一名男子发生冲突,被抓打重伤昏迷,陷入脑死状态。在新闻没有经过沉淀的时候,事情真相可能还有待考察,我也希望这个女孩的伤势只是暂时的,我希望事情可以超越我有限的医学知识,出现奇迹,女孩可以康复,可以披上嫁衣,成为幸福的新娘。
同事在新闻分享下面说,社会的悲哀啊。言下之意是谴责闹市区发生这样的暴力事件,为什么没有人去制止。人选择群居的生活方式,当然是为了更加安全的对待自然灾害,对待猛兽袭击更多的保存自己的后代。然而这些都是建立在以血缘为基础的氏族部落之上。城市化让更多陌生人生活在同一城市里,使用同样的公共交通系统,分享共同的娱乐设施。但是对于安全来说,因为专业分化,保护彼此人身财产的责任落在了警察身上,而不是素不相识的每个人身上。城市化,让你可能和一个人很近,比如电影院里邻座,但是仍然可能很远,他的人生和你的人生不会发生任何的交集,除非好奇心特别强,别人不会有了解你的冲动,当然也不会为了发展一种长期的关系而对你有所投入。这有点冷漠,但是这是事实。所以那些围观的人也许没有做对,但是也没有做错。不清楚事情真相就贸然动手,会给人带来很大的风险。当街追打二奶,群众围殴小偷。眼花缭乱,分不清楚。
在这里需要谴责的不是百姓,是警察。负责日常治安的警察在哪里?这是社会分工给警察的职责。通常在闹市都有治安岗亭,为什么在长达十分钟的骚乱中,警察缺位了?也许警察也有话说,那么我们紧跟事态发展,期待看看警察是如何辩解的。
回到受害者本人。作为一个已经在肉体和精神上都受到严重伤害的人,我们不能再责怪她什么。只是或许有些我们应该吸取的教训。据现场传闻,受害者和伤人者是因为修鞋发生了口角。生活中意气之争,谁都经历过。和陌生人的唇枪舌剑,乃至和亲人的步步相逼。只是,受害者当时发泄情绪时,一定没有想到后果由这样严重。伤人者从其职业来讲从事的是流动性极强又没有多少技术性可言的行业,毫无疑问,收入不会高,而从事体力劳动的群体又有一个特征,对于自己情绪很难进行有效的把握,很多时候,他遇见不了自己冲动可能造成的危险。这样说当然不是鄙视劳动人民,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靠父母,从事辛苦的体力劳动才能完成学业,我的论断,只是一个包含倾向性的事实判断。
此次事件中的暴力,确实是比较严重。随着事态发展,我相信,如果去调查这个伤人者,平日必定不是性格和煦之人。假设他有妻子和儿女,应当也会对这些人施加暴力。暴力,是他宣泄情绪的一种方式。这种习惯,甚至有可能会追溯至他的童年,别人如何对他,他学会如何对待别人。不要谴责他你怎么能对一个女孩子下的了这样的重手。这种谴责没有意义。不打女人是大多数人的信条,但是未必是每个人都要遵守的信条。他会殴打自己的姐妹,妻子,女儿,自然也不会对一个挑衅了他尊严的女生客气。
我相信,凭借受害人的教养,以及周边人的评价,说她是一个温和的人。在引发此次暴力事件的冲突中,未必她就讲了什么了不得的话,也许只是在交易中感到了不公平,有感而发而已。只是这种有感而发,刚好触动了伤人者的神经。于是悲剧发生了。
平日朋友在一起玩,总有人讲学了法律的人特别喜欢较真。比如饭店没经我同意,会给我使用收费的餐具,或者不按规矩来。我会理直气壮的找出负责人跟他讲道理。就是总裁来了又如何,总要讲道理。但是我们都不能忽视一点,法律或者规则,只对相信他的人有用。饭店开门迎客,当然图的是长久交易,店大欺客不是没有,再怎么着,KFC店长也不会下令关门,让手下小弟暴打客人。因为这是一种对于规则信守的环境。但是如果在街边野摊上交易,千万不要一时痛快。你怎么知道对方不是身背十三条人命的逃犯,贩卖东西只是客串营生。杀你一个不多。所以,为了自己安全,不要挑衅那些,一看上去就没能力控制自己情绪的人。
此外凭着微末的见识,还有一些人一定要避免和他发生冲突。第一,处于更年期情绪容易失控的大婶。我没有不尊重,我也有一天会更年期。因为理解,所以尽可能不要发生冲突,要知道,在家里她自己儿子和老公也要把她当慈禧。第二,任凭你哗哗的指责,一言不发的人。很可能在你讲出下一句之后,你再也见不到明天的太阳。第三,流氓成性的人。如果你是单身女生。和他争执,自取其辱。
这个社会,让我们越来越感到有压力。所以前几年会出现香港巴士阿叔那样可笑又可叹的人。你有压力,我有压力,你干嘛挑衅我啊?不要挑衅,和讲理的人讲道理,远离不讲道理的人,如果实在被欺负了气不过,就去报警或者找工商部门,教育那些不讲道理的人,是他们的职责,而不是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