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猜猜

(2007-12-08 22:19:56)
标签:

文学/原创

应明姐之邀,对她和苏所作的两则小说做一评论。

我曾以为,是一样的故事不一样的猜想。

我以为看到的同样是阴谋,死亡,把握不住爱情的女子,流失的时光和无常的命运。基调同样是那样一种暧暧昧昧的斑驳时光的侧影。

但是,我终究还是猜错了的。两个不同的故事,尽管藕断丝连着。

明和苏的故事,都像是她们对曾经看过的故事的温习。明的故事,有着张爱玲文字中那种,爱欲模糊的纠缠。我还没看过色戒,只片断的听了这个故事。感觉,明的故事的基调是一个色戒故事的小说演绎版本。演绎二字,我都不知道是不是适合,因为我看到的故事,和我所知道的色戒,很相似。相似到我看不到超出银幕的表达。只是角度或许不一样。我从明的眼眸中看故事.明受爱玲影响太深,连女主人公的命名都借鉴了十八春。小说的名字,又让人想到了鲁迅先生的同名小说。这是一种创作上的串线,又或许作者有意用这个名字,去表达那么一种感怀,但是却容易让有着相似阅读经验的人,自我链接,从而干扰到对故事的把握。这似乎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而且,明的故事似乎未完,我们只能用伤逝这样一个名字,和不断出现的锋利的刀子,还有正在热播的色戒,去猜测会发生什么.近于媚俗.相比而言,虽然苏似乎同样承袭了一个胭脂扣似的悬念,一个因为一串MAGIC珠宝而虽死而生的生命。一个等待爱人轮回却不得不中断等待的痴情女子。如果我猜对了,苏的郭就是胭脂扣里梅艳芳扮演的女子。如果我猜错了,那么这就是一种苦痛的隐喻,槁木死灰的活着,没有温度,直到连友情信任这种人世感情也把握不住,再死一次。这种感觉因为我在听着FIR的应许之地,听着那样一种悠扬欢快的小提琴,在枪声之后完结。很是应和。总之苏的故事,让人不会感到太熟悉,而丧失阅读时探索究竟的好奇。剧本式的交错安排,让人在蒙太奇的切换中去联想。犹如对国画中空白的欣赏与猜想。但是语言却萧索或者说太素净,让人觉得有与故事调子并不合拍的叙述。或许明是用真正的电影旁白,而苏只是在跟亲爱朋友分享自己的故事。如是而已。

对于作为这两个故事的案外人的我,我一切的评论都只是一种猜想而已。我直觉,一定有我猜错的地方。这正如我们看电影,我们以为我们懂了,其实我们只是懂了自己。

最后,我想,明和苏德藕断丝连,应该是两个人性格中的重合部分吧。

我爱明的文字,却爱苏的故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吵吵闹闹
后一篇:芳邻逸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