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笔记

(2007-05-24 17:15:37)
 

一 面对老师时会有一种畏惧感,怕自己说错话,其实不是为了学习吗?难道是要我们表现的很好。如果我什么都知道了,我还学习什么?
二不管我将来是否会成为法学家,绝对不参加立法。因为立法往往不是一个或几个学者完成由梦想到现实的转变过程,智慧的创造往往被各种因素否决掉。最后的成品其实是个谁也不知道是什么的混血怪物。我不爱,你不爱,有些人爱,其实他也不爱,是要利用而已。而且我一想到我初始的美好而善良的观点几经其手,不知道被改成什么东西。我会拒绝这些东西挂我的名字,不可以准正的。
三 我的朋友说一旦自己的思想被采纳,会很高兴。是的,这就是人性。谁都想自己的观点能够被铭刻。所以一旦有了权力,就会用来打击智慧,无心为恶酿成的却可能是大恶。
 四 读纪念倪先生的文章
〈淡泊从容莅海牙〉
无论做什么研究冲动是很重要的。文雅点这种冲动可以被称之为灵感。好的动机会促使我们研究很多东西。譬如说对法的研究。物质有多自由,精神就有多自由。我现在的自由只是达到可以翻翻报纸,看看评论的地步。而要了解更多的,就要获得更大的物质自由或者说应该有更强烈的物质向往来刺激我。
  五 凤凰周刊〈财产申报立法正当时〉
许多东西看似与法律无关,却又与法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最浅层的自然法观点,其实每个人都有。。一切对于人性的朴素认识都可以成为法律观点。
发现这个世界好似真的是法制世界了。随便什么东西都能和法联系起来。但是,我认为这是人们对于法的一个美丽的误会。法律从来不是万能的。立法更不是。否则我们将陷入完美架构主义中。
六 道格拉斯.胡撒克〈刑法哲学〉
正义否认为了一些人分享更大的利益,而剥夺另一些人自由是正当的。不承认多数人的享受的较大利益,能绰绰有余的补偿强加于少数人的牺牲。
刑事责任基本原则:限制国家滥用刑法(你可以笑,但是我看了这本书才了解到这个观点。)
学习应该有不满足的精神,不能因为我是个本科生就满足于接受落后而皮毛的观点。我最终的身份不是学生,而是一个法律人一个社会人。在这个问题上。革命真的不分先后的。
七 阅读时的习惯,我习惯正向跟随。观点引起思考,然后是衍生出的观点。但是我缺乏反向思考的勇气。因为我担心自己会走火入魔陷入极端或者错过非常精彩的观点阐释。
阅读经典,在泛西方化下,中国法律始终努力向西方靠拢,因此阅读经典是一种早早的前行守侯的行为。若法律果然如此发展,我们都是先知,若不是,能够回头来研究下为何改变,去思考猜测改变方向的原因也是一件挺有趣的事情。
 八 有时候必须承认,文化背景对一个人的影响。我的中国或者东方式思维,深刻的影响着我对事物的理解。
九 现代中国的法学教育整体是失败的。但是我们应该感谢那些茫然对此不知的家长和容易哄骗的民众。否则我们会看到他们将如何将愤怒演化为行动。当然我们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并不能抹杀一些人的积极努力。比如我所在的LAW  SCHOOL 。终于有了自己的资料室,而且好东西不少。而且终于可以让我们借阅了。
十 把法律简单化是危险的。法律根本不是微型的社会。它本身就是社会。谁都不可能通晓社会全部内容。所以不可能存在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法理学家跳出这个圈子去看问题的人。所以他们是法律社会的社会学家。
十一 对法律的信服。我认为在一个集权,专制为文化基础的国家不应该谈太多的要民众信服法律。而应该让我们的民众怀疑法律。法的指定实施都需要怀疑的监督。对法的救济功能也应该怀疑不是所有的沉冤都可以昭雪。过去不可能,现在不可能,未来也不可能。不要把法一相情愿的拟人为青天。法律承受不起。
十二 法律的价值去除
小哲昨天问我个问题,如何看待法律的价值去处问题。我思索一会儿,思维竟没有归处。若不考虑法律的价值,法律不知道是什么。没有价值的法律存在吗?难道是单纯的法律文本?
经过探讨,这应该讲的是又自然法学派走向实证法学派的问题。不破不立。如果一个命题,譬如价值,根本搞不清楚,不如破除。
十三 法学流派发展。从自然法学到实证到分析到功利到。。。我们肯定孙子辈的观点更合时宜。但是也应该明白,老祖母也时有妙语。
十四 听课实际上是一种麻醉。上课是最放松的时候。你可以心安理得的不去思索。听老师天花乱坠的胡说。老师固然是良心工作。只是大家都游戏人生时,良心负担就减轻了。
简单,浅层的思考或许可以引起更多人的共鸣。但是真的没有什么意思在不能改变现实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学会甄别粗制滥造和深入浅出。这样才不会发生误解。
十五 我总对我们老师讲课的内容感到羞愧。不是他的问题啊。是我们的懒于思考没有能激发他的讲解欲。
 十六 读《贝聿铭谈贝聿铭》
1就整体而言,我的国家和我的同胞确实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躁动,贪婪,而没有静心求得的坚忍。
2日本文化在今天对我国文化的影响,应该被我们认为是反哺的过程。而不应该排斥。
3中国人只对已经成为大师的人尊重。
4因为认可众多,中国不能出现典范的民居式样。开发比较高调的小区与大师作品比较后就自动沦为集贸市场的贩卖品。建筑应该是生活的艺术。
看这些书,我并不觉得自己在浪费时间,从这些名家的岁月祭奠中,我看的是成功不仅要克服困难,坚持,还要有对工作的真正的热爱。热爱这个词很可爱的。高温度的爱。HOT   LOVE 。
5在本科阶段,我遇到了很多的机会。但是成就不大。因为我习惯了随波逐流。这些习惯和资源并没有被我整和利用。如果人生再来一次,我不认为我会在单件事上表现的更加的优秀。但是因为有着对整个生活主线的把握,应该会有更清晰的目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