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桩》13-太一桩功的养气预备式

标签:
健康道家文化站桩养生之道小舟博客 |
分类: 养生功法 |
第三篇 “外静内动” 站桩功指引
l
(1)双脚平站,与肩同宽,双膝微屈,全身平衡;
双脚平站:两脚并立,身心沉静后将左脚轻轻地向外提起、迈开、落下、站稳,不能内外八字;这个动作是为了保持全身的稳定,全身重心支撑点在双脚掌。保持足三阴、足三阳的通畅。
与肩同宽:双脚之间距离一肩宽,即双脚外侧与肩部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是人体站立最稳的姿势。
双膝微屈:人体在极度放松时,双膝不是挺直的,而是保持微微屈膝的状态。
全身平衡:全身以“下丹田”(下丹田位置:肚脐下方三指处)为核心,心理平衡,重心平衡,保持全身心的平衡安定。这样做可以保持身体长时间处于最佳放松状态,不疲劳。
(2)头正身直,舌抵上颚,微微提肛;
头正:头部、颈部及上身部自然向上挺拔,有“虚灵顶劲”感觉。虚灵顶劲,就是头向上引顶,好像头顶百会穴处有根虚拟的绳子把头部轻轻吊起悬挂在上方,但颈部肌肉又转动灵活保持最佳的自然曲度不僵直的一种状态。
身直:保持双耳、双肩、双跨、双脚跟处于四点一线状态;四点一线能保持身体处于一条直线上的挺拔状态。
舌抵上腭,微微提肛:舌尖反转抵住上腭保持不动;肛门用意念微微内收,内聚而不漏,此时外阴有紧张收缩感。这时尽量保持不排气,不外泄。假如挺不住排气,只是效果稍逊而已,不会对身体有任何伤害。
怎样才能找到舌抵上腭的位置呢?
很简单,发一个字的音就可以帮助我们顺利找到上腭。这个音叫“舔”。下面我们来试试发一下这个音:舔—— 舔—— 舔——,当发出这个音结束时舌尖抵住的地方,就是我们的上腭。微微提肛,加上舌尖一顶,阴阳二气就会自然接通。
(3)下颚内收,面含微笑,双眼平视;
下颚内收:下颚微微内收,使后颈部处于自然放松打开的状态,让各节颈骨之间不挤压,使气血畅通。
面含微笑:许多功法都强调在整个过程中,自始至终地保持面含微笑的状态,以诱导和促进周身上下内外全方位的放松,让自己进入最美妙的境界。
双眼平视:开始初练时,双眼要保持平视,似看非看、视而不见的状态。就好像你边走路边想心事,明明前面有个电线杆,却一头撞上,就是这种感觉,就是眼中有心中无的感觉。站桩进入熟练阶段之后,双眼应保持垂帘,即睁三闭七只看到鼻尖下方的“方寸之地”。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持专注,神不外泄。
(4)小腹内收,呼吸自然,双脚抓地;
小腹内收:小腹微微收回放松,是为了气机运行,但千万不要憋气。
呼吸自然:比平时呼吸节奏略微放缓地进行呼吸;意念“吸静呼松”,即吸气时默念“静---”呼气时默念“松---”;随着练功层次的递进,可以逐渐做腹式深呼吸,即吸气时直达下丹田处,再缓缓呼出。小腹部随着吸静而突起,再随着呼松而收回。呼吸自然才能达到心平气和。
双脚抓地:双脚十指紧紧抓住地面,足心空含,以“前六后四”为身体着力点。人体神清气爽时一定是“上虚下实”的状态。站桩要求的上虚下实,就是胸以上要虚,腹以下要实。实则斥,虚则吸。上虚就是放松,下实就是双脚抓地。如树生根。
l “三三”式放松养足真气
“三三”放松式,是指身体“三线放松”和每次至少“放松三分钟”。放松是站桩前养足真气的必备阶段。放松预备式(养气式)做得越充分,站桩效果越好。
三线即体前中线、体后中线、体侧线。先从体前中线放松,意念从百会沿任脉下降,随意念下降使形体放松;再从百会沿督脉(后线)自上而下放松;再从百会沿体侧两耳、两臂、两腿外侧到脚放松。如此反复两三次身体就放松了
“三三”放松式动作基本要领:
按照上面的动作要领站好,保持正确体式。然后意念随着呼吸按照正面、侧面、背面三线的顺序从上到下逐个部位逐个部位地放松。这里重要的是要配合深、长、匀、缓的呼吸。正常人的呼吸基本上是“喉呼吸”,好一点的能做到“胸式呼吸”,最好的是“腹式呼吸”或者叫做“丹田呼吸”。开始时吸得很浅没关系,能吸到哪尽量吸就行,练时间久了自然会越吸越深。人体的气血,行于虚而滞于实。所以呼吸切忌鼻吸口呼,用力过猛。用鼻息微微吸气时默念“静---”,再用鼻息微微呼出默念“松---”。
下面请站好,我们来做三线放松----
(1)一线
头部百会穴
脑门眼睛
鼻子嘴巴
面颊下巴
前颈部
胸部脏器
胃腹部脏器
下腹部器官
大腿前侧
双膝盖
小腿胫骨
前脚踝
脚面脚趾
五个脚趾,逐节放松。
(2)二线
从头部两侧太阳穴
(吸气:静---
双耳双颊
双侧颈
双肩
双大臂
双肘
双小臂
双手腕
双手掌
双手十指,逐节放松——
(3)三线
从头盖骨
后脑勺
后颈椎
大椎骨
后脊骨
后背部器官肌肉
后腰及双肾器官
双臀部
双大腿后侧
膝盖窝
小腿肚
后脚踝
后脚跟
脚掌
十个脚趾,逐节放松---
全身上下,由内至外,无处不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