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志在圣贤

标签:
传统文化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厚德载物圣贤文化小舟博客教育 |
分类: 随笔杂谈 |
4月11日,网上盛传一篇文章《中学生偷换升旗仪式讲演稿,当众讨伐教育制度》。
文章写到:4月9日,启东市汇龙中学经历了一场不小的“风波”。当天上午,学校举行升国旗仪式,一名高二学生在国旗下发表讲话时,将之前老师“把关”过的演讲稿,悄悄换成另外一篇抨击教育制度的文章。5分钟的演说中,这名学生“慷慨陈词”,表达自己对现行升学和教育制度的不满,抨击父母强加给自己所谓理想,引起一片哗然。“根据调查,中国孩子计算能力世界倒数第一,创造能力世界倒数第一……”徐校长以为接下来就会发生“转折”,但很快就感觉不对,这名学生还在继续说,“这难道就是我们接受16年教育的结果吗?我们不能只为父母的理想而努力,应该有自己的理想。”“现在的生活根本不是我们想要的。这种变味的教育,我们学了有什么用?就是考上大学又能如何?,找到工作又能如何?” ——此言是大众心中有却未敢广为宣说的心声啊!
曾有人说,现代教育体制下教育出来的孩子,我们敢把祖国的未来交给他们吗?这份担心不是没有理由的。
《朱子治家格言》曰: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家国,岂计身家。
古人读书,志在向圣贤学习做人,做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无愧于父母师长教诲的人,做有担当的人。
圣贤之人,对于我们每个人都不遥远。做圣贤之人,就是从点滴做起,管好每一个起心动念,一切为善。
什么是圣贤?“才德全尽”谓之圣,“合同于道”谓之贤。圣贤就是敦伦尽分,就是尽好人道,不违天道。
就是要恪守“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君臣有义,夫妇有别,朋友有信”的“五伦之道”;
就是要守住“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道”,当“信”都没有了的时候,前四个也不复存在;
就是能做到“礼、义、廉、耻”的“四维纲纪”,以及“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八德之道”。
为学者,是否做到了孔子所言“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别说孩子们,就是我们这些承担着教子重任的父母师长,反躬自省我们做到了吗?
圣贤,就是在家里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社会上也演好自己的角色。就是做个好父亲、好母亲、好儿子、好女儿、好婆婆、好公公、好岳母、好岳父、好媳妇、好丈夫,好领导,好员工,好公务员,好教师……
可是在这个时代,读书志在考试,读书志在考高分,读书志在赚钱,读书志在拿到高学历。“志在赚钱”和“志在高学历”并不是不好,而是拥有了高学历、拥有了钱、考了高分并不代表你就是成功者。大家感受一下自己周围的人,有没有一个人因为高学历、因为有钱,他家庭就幸福美满,人生就很成功?社会告诉我们,高学历伴随着高离婚率。假如他只看到学历,而忽略了人生最重要的根本是孝道、是德行,忘记了“厚德”才能“载物”,他没有了德行这个根,高学历和高收入,很可能成为他的祸,而不是福。
现代教育体制下,只注重分数、排名、高考升学率,而忽视了如何做人的基本道德培养。如果还不幡然猛醒,调整教育方向,后果将不堪设想。——耽误教育,就是耽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