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肃宗其人
(2023-08-24 16:13:51)
唐肃宗(711年-762年),本名李亨,初名李嗣升,出生于长安,李隆基第三子,唐朝第七位皇帝(756年-762年在位),母曰元献皇后杨氏,葬于建陵,庙号肃宗,谥号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唐肃宗在安史之乱时带领朔方、河东、平卢节度使,负责平叛,756年,李亨即位后,命郭子仪与李光弼等讨安史,又借回纥兵平叛。先后于至德二载六月和十月收复长安、洛阳两京。后以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使,节制郭子仪等九节度兵讨安庆绪,致使兵溃相州。又以宦官李辅国掌禁兵,使决国家大政,百官忤其意者,皆被贬黜。复猜忌功臣,崇尚神佛,听任张皇后专权乱政,冤杀儿子建宁王李倓。762年张皇后谋杀李辅国不成,反为李辅国所害,唐肃宗亦惊病而死,时年52岁。
最了解唐肃宗其人的,莫过于从小就被唐玄宗派到他身边的李泌。当初唐肃宗从马嵬北行,立刻遣使召当时归隐在颍阳的李泌,两人在灵武相见之后,唐肃宗大喜,和李泌出则连辔,寝则对榻,事无大小皆咨之,言无不从,至于进退将相亦与之议。肃宗欲以他为右相,他固辞曰:“陛下待以宾友,则贵于宰相矣,何必屈其志。”时人称李泌“白衣山人”“白衣宰相”。然而两京收复后李泌即向唐肃宗辞行。唐肃宗挽留他,泌对曰:“臣有五不可留,愿陛下听臣去,免臣于死。”“臣遇陛下太早,陛下任臣太重,宠臣太深,臣功太高,迹太奇,此所以不可留也”。唐肃宗犹不肯应,李泌又言:“陛下今就臣榻卧,犹不得请,况异日香案之前乎?”此一言中的,怼的唐肃宗无话可说,只好反思自己的以往的不当行为。李泌最终功成身退,归隐于衡山。
李泌真的是只想做个闲人吗?非也,不然后来代宗德宗朝他也不会出来混了。只不过他看得很清楚,唐肃宗这个皇帝,或许会那么一点点帝王术,但是会得不多。他的北伐奇谋如果被全部采用,后面哪有安庆绪,史思明,史朝义什么事,战乱早就结束,说不定还可以来个“盛唐中兴”。可惜唐肃宗急功近利,目光短浅,急于先取长安而放弃范阳,导致后来连年战争不断,民不聊生。终唐肃宗一朝,安史之乱都没有结束。一个帝王目光短浅也就算了,还刻薄寡恩。建宁王李倓,唐肃宗的亲儿子,唐肃宗自马嵬北行,兵众寡弱,屡逢盗寇,李倓自选骁勇,挡在他的前面,拼死保护他。他自己想要立李倓为兵马大元帅,李泌谏之而止。然后人家李倓非常感谢李泌,两人关系很好,结果不到一年时间,张后和李辅国谮之于肃宗曰:“倓恨不得为元帅,谋害广平王。”肃宗就一怒把李倓给赐死了。这一骚操作,估计立刻让李泌看清这家伙不光没有当明君的潜质,简直就是奔着昏君去的。果然这家伙后来重用馋臣和宦官,打压功臣。听任张后专权乱政,最终导致张后和李辅国为争权而生变,李辅国胜出,传说肃宗就因此直接给吓死了。一代帝王,死得也是别具一格了!
都说唐肃宗李亨的一生其实挺惨的,童年不幸,15年太子更是一路战战兢兢差点被一个臣子给害死,最后虽然即位了,但江山还得自己去抢回来。可谓无一日好日子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胫骨”,这老天爷倒是给李亨配套齐活了,但这哥们最终还是没有把这个大任给接住。从此大唐盛世不再,唐肃宗实在“功不可没”!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