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胡立峰最新FJ评论

(2007-09-24 09:01:40)
标签:

证券/理财

分类: 投资故事
 胡立峰:今天非常高兴,有机会参加华夏基金管理公司举办的中秋投资者团拜会。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基于中国股市大牛市预期,如何通过投资证券投资基金,实现投资者个人财富3年增值10倍的目标,把“炒”基金和“买卖”基金上升到基金投资与财富增值的高度。从经济增长、流动性过剩、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下思考基金投资。把基金投资上升到居民个人金融资产战略性选择的高度。在过去两年,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改变了居民的经济生活,一定程度上对于居民未来10年的经济生活有极大影响。
  先祝贺一下华夏基金管理公司。按照中国银河证券基金分类体系,华夏旗下基金业绩不错。华夏大盘精选名列股票型基金第一,华夏红利名列偏股型基金第一,华夏平稳增长名列平衡型基金第一,其余基金表现也不错。
  为什么我提出一个3年10倍基金投资与财富增值这个目标,我们觉得就是说更应该未来20年的改变经济生活的投资,不管是做国民市场还是做什么,都会改变你未来10年20年的经济能力和地位。今天就简单对5000点—6000点大盘做简要分析,分析对比基金投资机会,我们也注意到昨天华夏基金说他自己基金公司动用固有资金等等,第二个就是说投资型基金,未来6个月是如何实现这么一个较高的收益。
  在讲这个话题之前,作为一个执业证券分析师,我必须向大家充分提示股市风险,股市有风险,请谨慎抉择,同样的,基金投资也有风险,务必谨慎。基金过往业绩并不代表未来,如果是即期入市,可能有亏损的风险。
  在过去的两年当中,基于中国股市大牛市预期和高折价保护,就封闭式基金投资策略而言,我们基本上可以总结为一句话:“持有持有再持有,买入买入再买入,任何一次调整都是增仓买入的好机会。”对于开放式基金,也建议长期持有,定期定投买入。
  今天大盘在5400点,多空分歧加大,市场振荡加剧。其实市场分歧最大的时候是大盘处于1300-1500点时。
  刚才讲的就是如何三年10倍?只要每年业绩是123%,三年就是十倍,比如说在06年你投资10万的话,第一个123%是22.3万,第2个123%就是49.73万,第三个123%就是110.90万。
  06年开放式股票型基金的平均业绩是121%,截止9月21日,07年开放式股票型基金平均业绩已经达到127%,预期到年底有150%的平均业绩。这样前2年开放式股票型基金平均业绩已经达到4.53倍。08年和09年我们相对比较谨慎和保守,预计开放式股票型基金业绩与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同步,则08年和09年预计增长45%与35%,这样06年、07年、08年和09年,通过基金投资就可以实现4年10倍的目标。
  看看封闭式基金,估计三年就可以实现10倍了,比开放式基金快1年实现,内在原因是封闭式基金在底部阶段时折价率高达45%,因此从底部开始净值大幅度上涨,对于价格来说则是加速度上涨。从2005年7月8日至2007年9月21日25只大盘封闭式基金已经实现6倍涨幅。目前封闭式基金折价率仍然高达33%,就封闭式基金净值和折价的关系来看,在08年4月,封闭式基金有望提前3个月完成3年涨幅10倍的目标。而开放式基金基本需要3。5年到4年。
  如何看待基金风险教育活动。我个人的观点是:不是提示基金有风险,而是提示投资者要善于把握基金的风险以实现财富增值。
  长期来看,我是从1998年3月份开始研究证券投资基金的,到明年3月份,恰好是10年。10年中国基金总结下来就是:基金不是短期发财暴富的工具,基金是长期有效的投资工具,在每一个历史阶段基本上有这么一个规律,在上涨的时候基金基本上都可以跟着上涨,但基金更难能可贵的是每一次大盘下跌的时候基金可以少损失很多基本控制风险。
  这里面我给大家讲一个财富阶梯理论,在01年6月到05年6月,33只封闭式基金净值平均下跌14%,大盘下跌55%-60%,同样的10万,投资基金还剩下8。6万,而股票剩下3-4万。此时大盘开始上涨,就会发现股票投资很难超越基金投资了。
  08年市场的振荡比较大,就我个人观点,作为一个执业的证券分析师,我的观点就是基金投资其实是简单而快乐的,在到达胜利彼岸时,难免遇到风风雨雨,就看投资者有没有信心,有没有耐心坚持下去。如果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没有专业能力做股票投资的,不妨参与基金。冷静观察、稳扎稳打,想几年下来之后,财富自然会增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