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祝福》(The New Year’s Sacrifice)1980

(2006-12-09 11:47:39)
分类: 世界经典芭蕾舞剧
    在新形势下,中国芭蕾舞剧的探索也迈出了新的步伐。以中国文学、戏剧名著改编的芭蕾舞剧,成果显著。如:《雷雨》(原著曹禺)、《家》(原著巴金)、《魂》、《阿Q》、《伤逝》(原著鲁迅)等。在结构及表现方式上,作了一些突破性的探索,不啻是大胆而有益的尝试。
此类作品中,根据鲁迅著名小说《祝福》改编的同名舞剧和根据曹雪芹的传世之作《红楼梦》改编的《林黛玉》,颇具影响。
   《祝福》(The <wbr>New <wbr>Year’s <wbr>Sacrifice)1980《祝福》(The New Year’s Sacrifice)1980年首演,编导:蒋祖慧;作曲:刘廷禹;首演者:中央芭蕾舞团。女主角:郁蕾娣饰祥林嫂;武兆宁饰贺老六。
   小说原著以深刻的笔触揭示了旧时代的劳动妇女在封建桎梏统治下的悲惨命运:纯朴、本分的年轻寡妇祥林嫂,在富家当女佣谋生,被卖到深山——给贺老六当妻子。她以死抗争,却被善良的贺老六所感动,与其成婚并得一子。但好景不长——夫亡子丧……由于封建意识,众人视改嫁过两次的祥林嫂为不祥的象征,茫茫天宇间竟无处可以容下这个不幸的女性,在一个风雪之夜,她怀着对生活的愤懑与控诉离开人世。
   它的2幕——“抗婚”,编导悉心运用了“新娘子蒙盖头”的中国婚俗,精心地设计了“三揭盖头”的情节:当贺老六的亲朋——纯朴的山里人,跳着欢乐的民间舞,吹吹打打地为新娘一层一层地揭开盖头时,万万没有想到眼前的新娘被捆绑着手,口中塞着棉布团。她泪流满面地一头撞到桌案上——但求一死!贺老六怀着同情还她以自由,祥林嫂被他的善良所感动,决定留下……。《祝福》2幕以其浓郁的乡土气息,精彩的双人舞段和荡气回肠的情节处理,成为了独立上演的舞剧篇章。  
   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编的四幕芭蕾舞剧《祝福》,由蒋祖慧编导、刘廷禹作曲,于1981年在北京首演。该剧基本按照戏剧芭蕾的路子,从祥林嫂新寡开始,讲述了她为躲避被卖再嫁的命运独自逃到鲁镇,做了鲁四老爷家的女佣。鲁镇河边,正在洗衣的祥林嫂被夫家的人趁机劫走,并卖嫁给山民贺老六。为抗婚祥林嫂头撞桌案昏死过去。从昏迷中醒来的祥林嫂被憨厚质朴的老六所感动,两颗受难的心在冰冷的世界中相互得着了慰藉。可是祸从天降,刚刚开始了新生活的祥林嫂,先是老六劳动中受伤身亡,后是儿子阿毛命丧狼口。丧夫失子的祥林嫂重又回到鲁镇,却因两次丧夫而受到众人的白眼与冷落。哭告无门的她只能倾其所有向“观音”赎罪。一年一度的祝福仪式又开始了,纷纷扬扬的雪夜里,被世人遗弃的祥林嫂在孤独无助中向生命的尽头走去……
  芭蕾舞剧《祝福》在尊重原著精神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舞蹈的抒情性功能,把祥林嫂充满悲剧性的人生遭遇,放在严酷、冷漠的现实和内心向善、渴望生活的激烈冲突与对比中去揭示,从而发挥了抒情悲剧的艺术感染力,收到了催人泪下的强烈效果。全剧的精华在第二幕,它通过群舞营造气氛,交待戏剧性冲突的背景,运用独舞、双人舞揭示剧中人物的情感世界和命运,在充满戏剧性的同时又不失去舞蹈的流畅与抒情,充分显示了编导的艺术才华。另外,在细节的处理上该剧也有出奇制胜的创新,譬如二幕中的“三揭盖头”就是原著中没有的。身着红嫁衣、头罩红盖头的祥林嫂,被众人簇拥到贺老六身边。憨厚的老六在众人的催促怂恿下难为情地揭去了红盖头,谁料里边还有一层绿盖头,揭去绿的又露出一层蓝的。此时,台上台下的心都沉浸在欢快和喜庆之中,更急切地想见到新娘的面容。第三层盖头终于被揭开来,露出的却是新娘被毛巾堵住的嘴和一双愤怒而绝望的眼,以及红嫁衣下被牢牢捆绑住的双手。悬念造成的期待和期待后出人意料的结果,产生出强烈的戏剧性效果。它既揭示了剧中人物的悲惨境遇,又充满地方风俗的味道,成为戏剧性冲突大爆发前的幽默引子。每每至此都能让观众深深地为之动容。编导蒋祖慧说她希望通过这部舞剧向愚昧、盲从的封建意识挑战。在这里,她用芭蕾的形式塑造出了有情感深度的中国人形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