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越史迹#兰若寺南宋墓园

标签:
兰若寺墓葬南宋杂谈 |
分类: 吴越江湖 |
http://s14/mw690/001eCKGHzy7phZYm7370d&690
http://s7/mw690/001eCKGHzy7phZYCuOO76&690
http://s3/mw690/001eCKGHzy7phZYHd6i42&690
主墓区由须弥座、环墉、阙楼、主墓室、隔墙、石挡墙等组成,没有封土,用方砖和石块铺顶的斜坡代替。主墓室为同坟异穴、东西并列的两个长方形墓室,用砖砌筑墙体,上有巨石覆顶。墓室在宋元之交被多次盗毁,但又有后期修补的痕迹,与历史记载的“妖髡毁墓”契合。众所周知,南宋覆亡后,元朝主管江南地区宗教事务的杨琏真迦盗毁了南宋六陵,兰若寺南宋墓大约于同时被毁。
http://s1/mw690/001eCKGHzy7phZYVfd680&690
在墓园东侧150米处发现了残存的兰若寺寺庙遗址,从遗物和位置看,兰若寺是墓地的坟寺。在水库枯水期,寺庙遗址才能见到。
http://s5/mw690/001eCKGHzy7phZZey32c4&690
http://s5/mw690/001eCKGHzy7phZZWGy004&690
郑嘉励老师认为,兰若寺南宋墓建于南宋晚期,从规格和等级来看,最大可能是宋理宗的生父赵希瓐(音卢)。当然这只是推测,由于墓室内出土遗物很少,墓志铭也没有发现,能够直接证明墓主身份的证据还不够。但该墓园能够为推测南宋六陵特别是晚期帝陵的格局与形制提供一些参考。
《宋史》载:理宗“父希瓐,追封荣王,家于绍兴府山阴县,母全氏。以开禧元年正月癸亥生于邑中虹桥里第。”赵希瓐是南宋宗室,燕王赵德昭的八世孙,齐国公赠楚孝莭王赵伯旿之孙,鲁公赠吴王赵师意之子,由于宋代帝系一直并非赵德昭一脉继承,所以到赵希瓐这一代已经和皇室血缘十分疏远,生前仅官至山阴尉,在他的儿子赵与莒(即宋理宗)七岁时就去世了。他的妻子全氏带着赵与莒、赵与芮(宋度宗之父)返回娘家,寄居在绍兴当保长的兄长家,赵与莒十六岁前与平民无异。嘉定十七年(1224年)宋宁宗病危,权臣史弥远矫诏立赵希瓐之子赵与莒(宁宗赐名赵贵诚,后改名赵昀)为帝,是为宋理宗。理宗即位后追封父亲为荣王,谥文恭。
http://s7/mw690/001eCKGHzy7phZYCuOO76&690
【兰若寺南宋墓园全景】
http://s3/mw690/001eCKGHzy7phZYHd6i42&690
【上园区】
http://s9/mw690/001eCKGHzy7phZYQLXi58&690
【墓顶俯瞰墓园】
【主墓区】
http://s13/mw690/001eCKGHzy7phZZ4Kleac&690
【须弥座残件】
http://s13/mw690/001eCKGHzy7phZZ6i1C6c&690
【下园区遗迹】
http://s5/mw690/001eCKGHzy7phZZey32c4&690
【兰若寺现状】
http://s8/mw690/001eCKGHzy7phZZlaJh67&690
【墓室近景】
http://s5/mw690/001eCKGHzy7phZZWGy004&690
【主墓区全景俯瞰图】
http://s15/mw690/001eCKGHzy7pi005RHE3e&690
【墓室之左室内景】
后一篇:#高句丽史迹#高尔山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