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观点)引入外资银行需尽量分散其来源国风险

(2006-03-21 00:25:54)
分类: 经济观察
一般而言,市场普遍认为外资银行进入中国,有助于引入适度竞争,增强国内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降低中国发生银行危机的可能性,提高中国银行体系的稳定性。

但最近福特基金会的一项研究表明,引入外资银行也在某些方面增加了银行体系的风险。

该项研究指出,外资银行的进入、取消利率限制等金融自由化措施,削弱了国内银行部门的垄断性地位,加剧银行之间的竞争并降低其利润,导致银行牌照价值降低。但银行牌照价值的降低,会导致银行部门的风险管理行为扭曲,造成金融体系内在不稳健,一旦外资银行不断侵袭国内高成本经营者的牌照价值达到某个临界点,国内银行就会开始从事高风险信贷活动。

所以,中国在引入外资银行时面临一个两难的境地。首先,消除银行的垄断地位,加强银行间的竞争,是金融开放引入外资的重要目标,加强竞争才能提高银行业的效率;但外资银行进入又使得银行牌照价值降低,从而扭曲银行的风险管理机制,使得银行内在不稳健性增加。

然而,要同时兼顾银行业的效率和银行内在稳健性,只有通过两个途径去尽量降低对银行带来的冲击。(1)对外资银行的进入采取灵活的方式,对利率市场化采取渐进方式,使得银行牌照价值缓慢下降,而不是在短期内陡然下降,这样引导银行逐渐向理性的方式转变,而不至于发生严重的道德风险行为;(2)加强政府的审慎监管,加强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

对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外资银行经营的研究表明,在母国发生银行危机时,外资银行往往倾向大量收缩其业务,从而对东道国的金融和经济造成较严重的危害。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不利变化可能波及在华外资银行。地区争端、政局变化和金融危机等因素都可能引致跨国银行资产冻结、支付危机、甚至倒闭。

从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和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看,一国或地区甚至一个机构的金融问题完全有可能导致该国的银行,甚至与该国经济利益密切的外资银行面临严峻的经营困境。如经济过热时,日本一些银行纷纷在华大设分支机构,贷款规模庞大,积累了大量的坏账,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日本本国泡沫经济的破灭,为扩充其低水平的资本金,它们纷纷把在中国的资产就地变现,因而大大影响了在中国的业务发展。

所以,在控制外资银行在中国银行体系中的总量的情况下,还应该尽量分散外资银行的来源国,使得某一外资银行母国出现问题后,对于中国银行体系的影响不至于过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