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印象之六
(2010-02-06 00:09:10)
回来有几天时间了,一切又都回到从前,舒适的工作环境,熟悉的同事,但是心里还是有点怀念在上海的日子,尽管很累,但很充实,每天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只是时间太短了。
人和人不能比,医院和医院同样也不能比,仁济医院尽管在上海算不上是一流医院,但是其规模和技术是我们医院所不能比的,两者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仁济医院的放射科仅CT机就有四台,三台64排、一台128排,就在我们结束学习的前一周医院又安装了一台传说中的宝石CT,价值三百万美金。自然我们是不会放过这个开眼的机会,不但近距离地参观了这台宝石CT,而且向现场的GE装机培训工程师了解了宝石CT的性能。所谓宝石CT,是指其使用宝石作为探测器材料,使用全新的动态变焦球管、瞬时变能高压发生器、新的数据采集系统和全新的重建算法,突破了常规更多层或排的发展理念。CT检测器的结构和材料对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有重要影响。如稀土陶瓷检测器与传统的钨酸镉检测器比较,稳定性高20倍,光电效应为后者的两倍,吸收转换率在99%以上,其响应速度可达万分之一秒。而宝石CT检测器初始速度较以往的CT设备高150倍(可见光电转换速度),清空速度快,较以往的CT设备高10倍,余辉效应小。宝石纯度高、通透性好是瞬时双能采集的硬件基础,可保证更好的图像质量和更低的辐射剂量。宝石CT的辐射剂量仅为常规剂量的50%,如心脏检查的辐射剂量低至0.62mSv,且噪声低、伪影少。动态采集球管采样率高达2460Views/Rotation(7028Views/Sec.)。其密度分辨率高,可获得类MR的软组织分辨率图像,具有1毫米的冠状动脉空间分辨率,可提高细小支和侧支循环血管的清晰度,可见7级的肝脏血管分支。而最重要的一点是宝石CT能够使用能谱分析技术分析物质组成成分,即所谓能谱栅CT成像,可用于判断血管硬化斑块的性质和稳定性、胸水性质,甚至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及结石成分分析,还可用于自动标识血管分支、心肌灌注、类血管内超声显示血管的狭窄和区别钙化性斑块和斑块钙化、自动分离心房心室,完成心功能检查、心肌功能分析等,而近来随着宝石CT的临床应用,CT能量成像技术已经成为研究热点。据工程师介绍,包括仁济医院,仅上海市就有三家医院同时安装GE的这款宝石CT。
就像电子设备的更新一样,医疗设备的更新速度也是火箭般飞快。CT发展到今天,方向已经不再是追求排数的多少,扫描速度的提高已经到达了极限,下一步CT设备的发展只有向着功能成像和分子影像学发展,否则CT技术就不可能继续发展下去。
现在各个医院的竞争非常激烈,无论是人才还是技术设备。就在我们还在为引进128CT而兴奋不已的时候,人家已经又引进更新的宝石CT了。尽管对此我们有些唏嘘不已,但是静下心来想想,这也没有什么,一个医院的设备配备是要和医院的规模,水平及其服务对象相互匹配的,这没有什么可攀比的。现在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最大限度的发挥好现有设备的最大潜能就足够了。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