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要回洛了,今天利用这仅有的一天空闲时间带着会会和武君去了豫园和城隍庙。其实豫园和城隍庙是在一起的,周围是一些仿古商业街,就做上海老街。它位于上海黄浦区,离上海最繁华的商业步街南京路不远,大凡初次去上海的人,都会被介绍去城隍庙走走,有句很经典的名言——“到上海不去城隍庙,等于没到过大上海。”可见城隍庙在上海的地位和影响。
说到城隍庙,就不能不提到豫园,豫园位于上海市老城厢的东北部,北靠福佑路,东临安仁街,西南与上海老城隍庙毗邻,是著名的江南古典园林,闻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和游览胜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豫园原是明代的一座私人园林,始建于嘉靖、万历年间,距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园主人潘允端,曾任四川布政使。其父潘恩,字子仁,号笠江,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和刑部尚书。潘家是当时上海的望门大族。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长达九里的上海城墙建成,使及东南沿海的倭患逐渐平息,二十余年来生命财物经常受到威胁的上海人民稍得安定,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并开始繁荣。士大夫们纷纷建造园林,怡情养性,弦歌风月。潘恩年迈辞官告老还乡,潘允端为了让父亲安享晚年,从明嘉靖己未年(1559年)起,在潘家住宅世春堂西面的几畦菜田上,聚石凿池,构亭艺竹,建造园林。经过二十余年的苦心经营,建成了豫园。“豫”有“平安”、“安泰”之意,取名“豫园”,有“豫悦老亲”的意思。
现在的城隍庙和豫园,已经不仅仅满足于上海的一大景观这个称号,同时,她还作为上海的商业服务业立足于上海滩,无论是上海的各大风味小吃和大大小小的茶楼,还是琳琅满目的璀璨珠宝以及令人眼花缭乱的手工制作的工艺品,无不让你流连忘返。
由于豫园我来过多次了,所以这次没有进去参观,安排好会会和武君进园参观,我便在园外随便走走。在豫园和城隍庙周边还保留着很多民居,这些民居基本保留着过去老上海的基本面貌,而对于这些老建筑我却情有独钟,就像洛阳老城的北大街、西安的东仓门和安居巷、杭州吴山脚下的十五奎巷、泉州的涂门街和南俊巷、福州的三坊七巷......我都喜欢一个人漫步穿行于其中,细细品味她的每一块地砖,每一片青瓦,探寻她厚重的历史,也许我是一个十分怀旧的人吧。独自漫步在这显得有些破旧的弄堂,耳畔似乎想起儿时在上海生活时那些熟悉的声音,尤其是每天清早家家户户刷马桶的声音和穿街走巷收废品的摇铃声。看着这些古老弄堂周围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这些老街巷在不久的将来会不会消失呢?如果是那样的话,那我们只有用博物馆的图片向我们的后代讲述过去的历史了。但愿这一天永远不会到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