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伦琴发现X线以来,使医生可以透过表面看到人体内部的结构,从古代的望、闻、问、切的简单诊病,发展到了今天通过各种X线检查方法,不但可以观察人体内各器官的形态改变,同时可以观察到病理改变的不同反应,甚至可以观察到各种器官的功能改变。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检查方法日益增多,简单来说,影像检查包括:普通X线平片、各种造影检查(胃肠钡餐、胆道造影、静脉肾盂造影等等)、CT、MRI、PET、SPECT、超声等,这些检查的物理基础、成像原理、不同病变的影像改变均各不相同,怎样选择适合相应症状的影像检查方法,真正做到事半功倍,减少不必要的X线辐射,减少医疗消费,对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意义。由于病人不具备专业理论知识,有时甚至是专业人员由于对影像技术的最新发展了解不够,真正做到合理选择最佳影像检查也不无困难。结合多年从事影像诊断的工作经验,对怎样根据症状选择合理的影像检查,提出一点建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头痛:
急性突发头痛:首选CT平扫,如有高密度改变,考虑出血;如未见异常密度改变,行磁共振检查并且要常规行水抑制和弥散成像,以免漏诊超早期脑缺血。
慢性头痛:以磁共振为好,因为CT由于密度分辨率较MRI低,常常做了CT后,不能排除病变,需要再做MRI,先行MRI检查,避免了重复。
鼻塞和鼻涕带血:可先行CT检查,最好是多层CT,重建鼻腔、鼻咽部的冠状位,了解鼻甲、鼻副窦和鼻咽部的改变,并且要了解鼻副窦开口区域有无解剖变异,有无鼻甲异常改变;如无异常,可以观察一段时间,继续出现,应该行MRI检查,重点观察鼻咽部黏膜的改变。
声音嘶哑:影像检查选择首先行CT或MRI了解喉部声门上下区域包括声带的形态解剖、信号或密度有无异常,如果未见异常,应该做胸部CT或MRI了解纵隔有无块影,如果仅仅了解纵隔情况,可以首选MRI,因为CT必须注射造影剂才能显示清晰纵隔内血管与肿块的关系,有过敏的危险并且费用比单纯MRI平扫贵。如果既要观察纵隔又要了解肺部,应该选择增强CT,因为肺野含水少,MRI显示不如CT。
头晕:首选头颅MRI,因为可以显示小脑、听神经、内耳、脑干等与眩晕相关的颅内结构,CT由于颅底骨质影响,对上述结构显示差。如果头颅MRI未发现异常,应该行颈椎的CT或MRI,了解有无颈椎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突出造成对神经根或脊髓的压迫,有无骨质增生对颈部血管的压迫。
怀疑颈椎病:我以为首选MRI,因为CT的密度分辨率较低,不能分辨椎管内的结构,虽然可以显示骨质结构,但对脊髓及椎管内其他结构不能显示,如果不是多层螺旋CT,只有横断图象,也不能观察到颈椎曲度等整体情况。
胸痛、咳嗽伴或不伴发热:考虑肺的病变,应该首选X线平片,因为肺内含气,与周围组织有天然对比,X线片可以发现肺内大部分病变,比如炎症、气胸、肋骨骨折等,并可以根据平片进行治疗和随访;对于心脏后、膈肌后和纵隔内的可疑情况,则应做CT或MRI检查,并且注意CT检查一定要增强,否则对于病变与纵隔的关系不能判断。
突发剧烈腹痛:应该首选X线平片,并且要做立、卧位片,以判断膈肌下游离气体和肠道内气液平面,确定有无消化道穿孔和肠梗阻。如无穿孔征象,应该做CT或MRI,了解胆道有无梗阻,胰腺有无肿胀,胰周有无改变,从而判断有无胰腺炎、胆道结石等急腹症。
慢性腹痛伴或不伴呕吐:呕吐者应该摄立卧位平片,排除肠梗阻;之后与无呕吐者应该行MRI或CT检查,检查应包括肝、胆、胰、脾等结构,强调应该增强扫描,否则检查会丢失50%的信息,而造成误漏诊。
怀疑肾结石:首先应做腹部X线平片,了解双肾区和输尿管走行区有无阳性结石,然后行CT检查平扫加增强扫描,了解结石有无和位置以及肾脏功能情况。做MRI的水成像可以显示泌尿系统的梗阻。
盆腔病变:我认为应该首选MRI检查,还是因为CT分辨率差,不能显示盆内的子宫附件以及前列腺的结构,只能显示轮廓,对诸盆内结构之间的解剖关系显示不理想,MRI既可以显示CT不能显示的改变,还可以行MRI波谱分析,对前列腺病变的定性有帮助。
膝关节病变:首选MRI,可以清晰显示半月板、诸韧带、关节腔内和周围的结构及积液等改变,CT只能显示骨质改变,几乎难以显示关节软组织改变。
总之,影像检查方法多,成像原理各有不同,对不同组织结构的显示率各有不同,应该根据症状和临床,合理选择较合理的检查,既可以节约检查费用,又可以尽快得到检查结果,真正做到又快又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