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VVIIPP
VVIIPP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994
  • 关注人气:4,6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的教育--母亲的较量(八)

(2007-12-29 13:53:47)
标签:

育儿/亲子

杂谈

分类: 孩子的教育与健康
 

案例8 信任的能力

    昨天送宽宽去幼儿园,刚进门,老师就兴奋地对我说:“我们有好消息给你!宽宽的自行车找到啦!”然后全体小朋友一起唱了首歌祝贺宽宽,还每人跑来拥抱了他一下,真是比我们丢车的人还高兴。
  我没想到他们这么重视这件事。上周五,宽宽把自行车忘在活动中心外的草坪上,过了一天一夜才想起来去找,已经不见了,他很伤心。
  我想,大人也有忘东西的时候,安慰安慰孩子就算了,并没想着要找回来。但宽宽从幼儿园回来后对我说,老师听了这件事很生气,说一定要帮他把车找回来,必要时可能还要找警察。因为老师曾看见一个小孩骑着宽宽的自行车到处跑,去问时那小孩却说是他自己的。
  老师告诉我,是一个八年级的孩子把自行车偷走了,随手送给了那个小孩,那个大孩子因此被罚两星期不得去活动中心。我有点不安起来:“两星期,是不是罚得太重了?是我们自己把车忘在外面了呀。”
  老师严肃起来:“这是很严重的品德问题,他看到别人忘记的东西也是不应该碰的!另外,我非常担心宽宽对世界的看法,他去年已经丢过一辆自行车,如果这辆车再找不回来,他就会有一种印象:如果我不小心忘了东西,肯定找不回来。这影响他对世界的信任,而他还这么小。”这句话使我有点震惊。通常我们习惯责备孩子——如果他丢了东西。但在这里,他们认为保护一个孩子对世界的信任是一件大事。
  联想到艾立克·艾立克森的幼儿教育理论。他提出,新生儿时期是幼儿形成信任能力的关键时期,如果养育者对婴儿的各种需求敏感,很快满足他们,婴儿就能逐渐发展出对世界本能的信任。反之,如果他饿了,尿湿了,寂寞了,发出求助的呼唤,却得不到及时的响应,久而久之,他就既不信任外界,也不信任自己影响外界的能力。而对世界基本的信任,是一个人健康地迈向更高层次心理阶段的前提。因此专家们呼吁:一定不要忽略婴儿的各种需求!此外,在儿童的整个成长阶段,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要尽量多地让他们体验到他人是可以信赖的,世界是可以信赖的。
  在这种教育观里,信任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心理能力,值得花大力气去小心栽培。更有一说,信任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孩子精神成长的重要标志。


  [评析]为了孩子的精神成长,我们要鼓励孩子做三个假定。
  第一,我们要假定我们这个世界是美好的。
  很多父母会无意识地影响孩子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包括我们对现实的愤怒,对一些不公平现象的抨击。获奖影片《美丽人生》讲述一个爸爸在集中营,却不让孩子感受到集中营的苦难。同样还有好多类似的故事。我们怎样让孩子在美好心灵下成长,因为这个社会需要这样的人。
  学校的教育是美好的教育,因为孩子的心灵在小时候没有鉴别能力,他的心理发展如果在一个美好的教育下进行,要比残酷的教育好得多。很多人可能去过北欧、加拿大,包括日本,它们的环境意识非常强。这个教育是谁给的?是父母,也是社会。
  第二,我们要假定人和人都是友爱、互助的,使孩子形成完美的心灵。
  为什么这样来教育孩子呢?因为这样易于孩子适应社会生活。如果教育孩子不要相信任何人,不认识的人给你东西不要收,哪怕是邻居叫你到他家也不要去,(当然这种教育是必要的,是安全教育)但也要从基本的假设上去教育孩子,人都是善良的,这个假设对人是有好处的,就像你要假定你的孩子是一个好孩子一样。你必须做出假定,因为一旦你做了这个假定,你就有力量,而且你跟孩子相处就有信心。
  假定人都是很邪恶、自私的,这样的孩子在人际关系里怎么可能找到一个好的位置?因为他从小就用一种防御、敌意的眼光和人交往。因此小时候要告诉孩子人都是互相友爱的,你困难的时候别人会帮助你,你也要帮助别人,要回馈,要鼓励孩子小时候和人产生感情。
  第三,一定要帮助孩子建立这样的假定:他自己是可爱的。
  孩子学习不太好,长得也不漂亮,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从小你就要让孩子感觉到他是可爱的。你要让他活在这个假定之中,肯定自己是重要的、可爱的、讨人喜欢的。因为当一个孩子认定自己是可爱的,他和人交往的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他在这个结果里找到的东西也不一样。
  比如他觉得他是可爱的,今天他去见老师,老师批评他,而且冤枉了他,他就不会认为老师是故意伤害他,只会认为老师可能是误解了。但是如果这个孩子假定自己是很糟糕的,或者爸爸妈妈强迫他,觉得他老有毛病的话,哪怕是同学跟他生气,他也会认为这个同学是专门针对他干的,是故意刁难他,是一种敌意。
  孩子到了十四五岁,慢慢走向社会时,要告诉他安全准则。安全准则和假定可以在两个层面上执行。当女孩子到了15岁,你要告诉她,她身体的若干部分是她的自我,任何人要碰触都必须得到她的允许。这些教育和我们说的假定教育是两个层面的,也是现实教育。这就是我们谈到的心理、心灵的教育,两个必须配合起来。 

(9)未完待续

                    孩子的教育--母亲的较量(八)孩子的教育--母亲的较量(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