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的教育--没有比父母更专业的专家

(2007-12-12 23:22:03)
标签:

随笔/感悟

分类: 孩子的教育与健康
                  没有比父母更专业的专家!
 
     教育儿童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的儿童是我们国家未来公民,也是世界公民,他们将创造历史。我们的儿童是未来父亲或母亲,他们也将要成为自己儿童的教育者。
 
 
     在希腊神话中,有一个“普罗克鲁斯特斯之床”的故事。臭名昭著的妖怪普罗克鲁斯特斯利用他的床杀死过往的旅客。最初他看起来是个和善的主人,他将所有路过这里的人请到家里,放松一下疲惫的身体。但当客人睡着后,他就开始折磨他们。他要求客人的身材必须符合床的大小,如果客人的腿或脚搭在床沿上,他就将其砍掉;如果客人太矮,他就将客人拉长,直到将客人折磨死。
  今天,很多的父母没有把做父亲、做母亲看成是专业,他们大多都轻易地相信“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之类的蛊惑之言,然后盲目地期望与一知半解地照搬所谓的理论,一不留神就将自己心爱的孩子置于自己设计的“普罗克鲁斯特斯之床”上了。
  在不切实际的对孩子未来的幻想中,我们以爱的名义,成了折磨孩子的魔鬼。
  每一个孩子都只能是他自己。如果你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有过或正在承受痛苦,那么,至少在开始,不是孩子的错!
  当父(母)子关系开始的时候,你们有准备了吗?
  做父母在今天其实是一种选择。既然我们选择了做父母,首先要有准备——没有比父母更专业的专家。
  我们选择了做父母,还意味着准备付出——付出我们的爱、时间和金钱。孩子并不是自己要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他们并不欠我们什么。不论我们付出多少,吃多少苦,都是我们自愿选择的,哪怕是做出很大的牺牲。如果认为父母曾经“一把屎一把尿”,为养孩子吃了很多苦头,这是对孩子的恩德,那么父母就等于天然地在道德上优越于孩子。
  鲁迅先生在1919年10月写的那篇著名的文章——《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至今仍有现实意义。文中,鲁迅先生很犀利地抨击了“父权”,反复阐明了“父子间没有什么恩”这一看似大逆不道的断语。他要求父母对子女,开宗第一是理解,第二便是指导,第三便是解放。可惜至今能做到这三点的父母也不是太多。
  事实上,很多父母都会有意无意地伤孩子。他们在有“恩”于孩子的同时也有“伤”于孩子,这种伤害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养育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是人类延续的必然,并不是什么大功大德。父母与子女根本就不是施恩与报恩的关系,而是血肉相连爱加上感性理性兼备的尊重的相互关系,父母养育孩子,出于爱与尊重,子女赡养父母,也出于爱与尊重,如果我们的家庭都建立在这种平等的、温馨的、无私的爱的基础上,那么我们的孩子对父母的态度会自然而然地从畏惧、厌烦、对抗转向尊敬、爱戴、感激。
  希望我们的父母都懂得这样一个道理:对孩子的尊重、理解要胜于对他们全方位的服务;培养孩子健全、独立的人格,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给他们独立生活和思考的能力,这比为他们买钢琴、请家教、上各种培训班重要得多。而且做父母的也不要拿那些世俗的眼光要求我们自己的孩子。在这个世界上,会有各种各样的人生角色。成功不是赚多少钱、做多大官、拿多高的学历。成功就是无论何时何地,我们以及我们的孩子都能保持健康、快乐的心态。选择了做父母,最要紧的是懂得爱,并正确地给予孩子爱。
  很多父母都觉得自己非常爱孩子,自己不吃不喝也要先满足孩子。但这就是“爱”吗?什么才是真爱?李开复认为,父母对孩子的真爱是一种抚育自身和他人情感与精神成长的行为,是一种可以助长个体的责任感的行为。用这两种来衡量,可能很多的父母都会发现自己并不懂得爱孩子。如果我们真的爱孩子,就要学会让孩子逐渐承担起自己的人生责任,咬着牙让孩子去做那些应该自己做的事情,从幼儿时的穿衣叠被,到上学后自己收拾书包,再到分担部分家务。
  如果真的为孩子的人生着想,就要给他们属于自己的时间,给他们一个没有任何人干涉,可以自己思考、享受、塑造自己的世界。孩子需要自己进行思考,自己进行塑造。只有给了孩子适当自由的时间,孩子才能拥有更大的创造性。
  美国诗人斯蒂文森写的《点灯的人》,那个每天太阳落下以后,扛着梯子走来,把街灯点亮的人,叫李利。于是,那些坐着喝茶的大人和孩子们,就又看见了窗外柔和的光,朦胧间,一天的生活有了充实的感觉。
  我们都是点灯的李利,在孩子们需要的时候,扛着梯子,为他们把街灯点亮,为他们一生指点方向,让他们在灯光中长大,优秀、优雅和完美。其实这样做很简单,但知道并坚持为孩子的成长做这么简单的事,却需要勇气和智慧。 (1)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