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病种限价是良策还是噱头?
单病种是指诊断明确、没有并发症和合并症的单一疾病。所谓单病种限价是指没有并发症的单一病种,从患者确诊入院,经检查治疗到治愈出院限定的最高医疗费用。
我们知道,通常的医疗收费标准是将疾病的整个治疗过程分解为若干步骤,再对每个具体治疗步骤定价和收费,即分解收费。单病种限价收费是与分解收费相对而言的,就是将某单一病种,在规定的痊愈标准前提下,对整个治疗过程(包括用药、处置、手术、住院日数等)“打包”计价,低于该病种收费标准的患者按实际费用结算,超过部分则由医疗单位承担。这是很多国家普遍推行、合理控制医疗成本的一种医疗付费方式。
洛阳市从4月1日起,按照省市卫生主管部门的要求共有48家医疗机构实施了单病种限价,单病种限价的疾病涉及内科、外科、骨科、妇产科、五官科、儿科等专科的50余个病种。据统计截至6月底,我全市共有1902名患者享受到单病种限价的优惠,共为患者节约近36万元的医疗费用。
一时间单病种限价受到部分医院和病人的热捧,被一些传媒认为是治疗“看病贵、药价虚高”的好办法,受到了部分自费病人的欢迎。无可否认,单病种限价有其积极意义,对于缓解“看病贵、药价虚高”有着一定的作用,能解决一些病种简单的普通患者的看病问题。但是,它对解决“看病贵、药价虚高”是一剂灵丹妙药吗?
我们医院也按上级的要求实行了单病种限价,但实行这几个月来,病人与去年同期相比也并未增加多少,而且病人来就诊也很少是冲着单病种限价来的,总体来说,大多数病人对此反应冷淡,多数持观望态度。我私下也和一些患者聊过这个话题。他们普遍担心医院会因为实行单病种限价而使医疗质量打折扣,享受的是限价,会不会‘便宜没好货’,得不到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单病种限价的覆盖面再广,也只针对住院患者,而患者一旦到了非住院治疗不可的程度,往往不是只得了某一种单纯的疾病,那这时就不能实行单病种限价了,那这个单病种限价政策也自然成了摆设了。
按照相关规定:单病种是指诊断明确、没有并发症和合并症的单一疾病。病人如果要求使用协议外的药物或进行协议外的检查则需按标准付费。此外单病种总费用承诺”的付费范围并不包括并发症、合并症的治疗费。单病种限价最大的好处就是让患者对手术的费用心里有底,但其不包括并发症的治疗费。估计一个手术想要没有一点并发症是不大可能的,有没有并发症,还是医生说了算。如果医生从利益角度出发,那么他完全可以把手术后出现的症状定为并发症。如果真是那样的话,那单病种限价政策又自然成了摆设了。
我也和我的同事们讨论过单病种限价。以往在大多数情况下,由于医疗事故举证责任倒置导致的保护性医疗和经济利益的驱使,医生的原则是可做可不做的检查都做,可用可不用的治疗都上,尽量使用价格较贵但副作用小、疗效较好、简单方便的器材药物,结果是医生与患者都比较安全,但患者的钱包要吃亏。单病种限价之下,增加利润主要来源于降低成本,医生的原则可能会变为非必要的检查都不做,非必需的治疗都不上,耗材与药物则尽量选择最便宜的,结果是总体治疗费用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部分患者的医疗风险会增加,可能会造成误诊误治,或者漏诊并发症等等。假如遇到医疗纠纷,我们做医生的在“举证倒置”面前输官司的可能性增大。这是我们医生最不愿看到的情况。
这一观点可以说是反映了绝大多数医务工作者对单病种限价这一政策的忧虑,同时这一观点也得到了部分患者的默认。事实上,一部分患者也不愿意选择限价治疗。一名享受医保待遇、不愿透露姓名的患者曾对我说,单病种限价只是“听起来很美”,签了单病种收费协议书后,只能用那些规定的便宜药,想用进口药还得自己掏钱。“谁有病的时候不是想着早点儿把病治好,医生老给用便宜药,咱又担心副作用,又担心疗效,换了是你,你愿意吗?”他这样反问我。的确,换了我我是万万不会同意的。
此外,站在科学的角度,客观的分析,我认为单病种限价仅仅提供一种大众化的治疗方案,抹杀了疾病个性化的治疗手段,不符合疾病客观规律。因为即使是同一类疾病,每个人患病的原因也不相同,每个人的病情和体质更不相同,单病种限价后,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不能得到体现,那还何谈辩证施治呢?
综上所述,我认为单病种限价不是降低医疗费用的良策而更像是一种噱头。这种模式始终让医生与患者处于对立面,根本就不可能调动医生为病人考虑、替病人着想的积极性,医院只会继续变着戏法收费。近年来的“看病贵、药价虚高”现象,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和制度根源。这种怪现状,绝不是单病种限价这种措施就能解决的。要真正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需要政府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下决心解决群众的大病保障问题并建立长期有效机制。此外,希望有关部门狠抓新药虚高定价问题。
下面附上我们医院实行的第一批单病种限价的项目及收费标准
第一批单病种限价项目及收费标准
序号 疾 病
名
称 总费用(元) 治疗科室
1 食管癌根治术 6500(住院治疗) 胸外科
2 颅骨缺损修补术 5380(住院治疗) 神经外科
3 单纯性阑尾炎切除术
1920(住院治疗) 普外科
4 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3400(住院治疗) 普外科
5 单侧腹股沟疝修补术 1800(住院治疗) 普外科
6 单侧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 2900(住院治疗) 普外科
7 前列腺增生汽化电切术 4880(住院治疗) 泌尿外科
8 单侧小儿隐睾固定术 1480(住院治疗) 泌尿外科
9 单侧小儿鞘膜积液高位结扎术 1500(住院治疗) 泌尿外科
10 单纯混合痔外翻内扎术 1950(住院治疗) 肛肠科
11 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3000(住院治疗) 妇科
12 经腹单侧卵巢(输卵管)良性肿瘤切除术 2600(住院治疗) 妇科
13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1080(住院治疗) 耳鼻喉科
14 鼻前庭囊肿摘除术 400(门诊治疗) 耳鼻喉科
15 鼻息肉摘除术 400(门诊治疗) 耳鼻喉科
16 单侧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进口晶体) 2200(门诊治疗) 眼科
17 食管癌放射治疗(一个疗程) 3500(门诊治疗) 放疗科
18 单纯性房间隔缺损修补术 10000(住院治疗) 心外科
19 单纯性室间隔缺损修补术 10000(住院治疗) 心外科
20 单纯性动脉导管未闭缺损修补术 10000(住院治疗) 心外科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观点,算是抛砖引玉,希望朋友们参与讨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