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纨在炕上歪着
(2019-05-21 09:21:22)
标签:
《红楼梦》曹雪芹台湾袁琼琼 |
《红楼梦》第七回的前半回,是“送宫花贾琏戏熙凤”。一日,王夫人来薛姨妈这边闲话,周瑞家的送了刘姥姥去后,找过来回王夫人话,薛姨妈便叫香菱把匣子里的花儿拿来,对周瑞家的说:“这是宫里头的新鲜样法,拿纱堆的花儿十二枝。昨儿我想起来,白放着可惜了儿的,何不给他们姊妹们戴去。昨儿要送去,偏又忘了。你今儿来的巧,就带了去罢。你家的三位姑娘,每人一对,剩下的六枝,送林姑娘两枝,那四枝给了凤哥罢。”
薛姨妈送花怎么不送给李纨呢?算上李纨,十二枝花六个人正好每人两枝,多巧。但薛姨妈偏特别叮嘱“那四枝给了凤哥罢”,花多下来也不送给李纨。原因说起来其实简单,李纨是寡妇,寡妇有什么资格戴花,有什么资格打扮。
曹雪芹写李纨一路皆是赞赏之笔。第四回,“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问不闻,惟知侍亲养子,闲时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四十九回,“贾母王夫人因素喜李纨贤惠,且年轻守节,令人敬伏。”六十三回,李纨从签筒里掣出一根签来:“众人瞧那签上,画着一枝老梅,是写着‘霜晓寒姿’四字,那一面旧诗是:竹篱茅舍自甘心。”六十五回,小厮兴儿向尤二姐说李纨:“我们家这位寡妇奶奶,他的浑名叫作‘大菩萨’,第一个善德人。我们家的规矩又大,寡妇奶奶们不管事,只宜清净守节。”曹雪芹赞赏的,应该就是李纨的守节吧?
台湾女作家袁琼琼的《两个父亲》,是一部回忆眷村及家人的散文集子,内容与文字都好看得很。里面写了眷村里的一个女人,是袁琼琼母亲的好朋友,年轻时就守寡,独立把孩子扶养大,洁身自好,为人规矩,就这样过了十来年。有一天,隔壁家的男人来帮她算什么帐目,那是一个夏天的晚上,两人正算着帐,忽然灯泡坏了,男人跑回家拿了灯泡来,站到方桌上帮她换,她就站在桌边抬头向上看着,男人只穿着一条宽松的短裤,灯亮起来时,向上看着的她正好看到了男人短裤里的东西。这个女人后来告诉袁琼琼的母亲:“我守了十几年,心如止水。可就那一刻,我守不住了。”
袁琼琼的母亲也没有守住。袁琼琼父亲过世后,家中状况困窘,母亲独自一人抚养五个孩子,袁琼琼是老大,也才十五岁。有人就劝母亲把袁琼琼嫁掉,略可减轻一点负担。母亲舍不得,说:“与其嫁掉小的,不如嫁掉老的。”在父亲过世一年后,母亲改嫁了,嫁给了一个大其二十岁的生意人。袁琼琼说:“她选择改嫁,有牺牲的成分。”母亲因此付出了代价:“我母亲累次哭回家,因为她改嫁,杂货店不卖东西给她。熟朋友也多数回避,就像她得了某种疫病。”这时已经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真不敢想像。
周瑞家的送宫花到凤姐这边时,正好碰上回目上说的“贾琏戏熙凤”,只见小丫头丰儿坐在凤姐房中门槛上,连忙向周瑞家的摆手:“只听那边一阵笑声,却有贾琏的声音。接着房门响处,平儿拿着大铜盆出来,叫丰儿舀水进去。”周瑞家的会意,便将花儿交给了平儿。而在这之前,周瑞家的往凤姐这边来的路上:“穿夹道从李纨后窗下过,隔着玻璃窗户,见李纨在炕上歪着睡觉呢。”送宫花本没有李纨的份,此处偏要来一写李纨的孤寂可怜,且是与大白天夫妻寻欢的凤姐紧挨着写,曹雪芹这一笔何其残忍。
守得住和守不住,女人都是在痛苦和屈辱中挣扎。所谓礼教吃人,主要就是吃女人。而不把女人当人,以摧残女人为正经,则是中国传统社会最变态的丑与恶。不论古之礼教,还是今之道德,只要是压抑人性的,扭曲人性的,乃至扼杀人性的,就都是虚伪的和残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