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笔法
(2018-06-03 10:02:11)
标签:
孔子周作人胡适凤凰网 |
春秋笔法可谓大名鼎鼎,乃孔子作《春秋》时所创造发明,即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不直接道破,却又含蓄委婉地表达出作者的倾向和态度。我看文章就蛮喜欢看春秋笔法的,耐人寻味,好看得很。
《春秋》中那一句“郑伯克段于鄢”,就是孔子春秋笔法的著名例子。左丘明作传指说:“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看似平铺直叙的一句历史记录,原来褒贬尽在其中,真是厉害,这要算得是孔子杀人不见血吧。所以孟子赞叹:“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孔子对自己文章的分量尤有自知之明:“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春秋笔法之妙,也要读者慧眼识珠,否则文章可就白看了。比如知堂的文章,常常是寄沉痛愤懑于闲适悠淡之中,不免有人就看不懂。有当下两位著名学者,就曾在杂志上发表对谈的大作,称周作人的文章无思想深度和力度,只是些小知识小趣味。我有点为两位学者可惜,前些日子写了一篇小文章,感而叹之:文章千古事,写文章固然不易,看文章也谈何容易。
春秋笔法又不限于写文章。有一回胡适与一位姓王的教授争论,王教授大概一时词穷失态,竟骂了胡适一句“王八蛋”,胡适马上就回道:“对不起,我不姓王。”胡适真是捷才,这随口一句春秋笔法,比回骂人家“姓王的才是王八蛋”,真不知要高明多少幽默多少。
记得去年凤凰网上有一条新闻,是报道一位大明星女学者参加一家美术馆开馆典礼,一行标题做得特别醒目,“某某着墨绿纱裙打扮贵气一路获保镖护驾”,而消息又被故意发在“娱乐现场”专栏。这般臧否人物的春秋笔法,虽略嫌刻薄,却也讽刺得妙绝,足令读者会心一笑。
历来说孔子,都说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为什么没人说孔子是大文章家呢?要我看,就凭创造发明了如此高妙的春秋笔法,他老人家就是一位了不起的文章大宗师。我们今日作文章,正不妨向孔老先生学学这一招,什么话都直通通的说出来,一来乏味,二也不便。写文章的不会用春秋笔法,看文章的看不懂春秋笔法,就都可惜了,都错过了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