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相声pk东北大忽悠完败
春节假期最后一天,我正拿着手机刷网上游荡时,屏幕上突然弹出一条微博消息:“德云社要来沈阳开分店了!地点就在中街刘老根大舞台对过。”
要说信息时代,消息传得可真是神速,短短几分钟时间,就有北京一消息灵通的朋友通过微信向我道喜:“郭德纲要在你们沈阳开分店了啊。这回你不用来京就能听郭德纲相声了,那我的酒钱可就省下喽。”不光是北京的朋友,远在广东、浙江的朋友、同学也借助不同的通讯方式调侃说等来沈阳时好好宰我一顿,现场去听郭德纲的相声。省内的尤其是沈阳相熟的朋友更是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亟不可待地相约“等德云社在沈一开张,立马同去现场乐呵乐呵。”
身为沈阳人,一个相声艺术的爱好者与拥趸者,毫不隐晦地说,我也着实为这个风传了好久、却突然降临的好消息兴奋到手舞足蹈。然而,这幸福来得突然,走的也麻利。仅仅两个小时后,就有确实的坏消息传来。省内一家媒体连线德云社并到中街现场采访后证实,所谓的德云社在沈开店,不过是商家耍的一出“挂羊头卖狗肉”的把戏。用东北人熟悉的流行语来说,就是忽悠!换句话说,就是把信以为真的人给忽悠蒙了,把不明真相的人给忽悠迷糊了。
有人不免要问,商家为什么要忽悠人?还特意选在不是愚人节的春节里猛劲地忽悠?原来,所谓的德云社沈阳分店所在地曾是一处商用场所,虽然地处寸土寸金的中街繁华地,但今天开饭店、明天做商场的屡易其手,却始终不见起色。此番重打锣鼓另开张之际,商家就趁着装修改造的机会,亟不可待打起了沽名钓誉的文化吸睛牌。对面不远处不是毗邻刘老根大舞台吗,这块咱就扯起德云社的广告大旗。要说商家招租的创意也是蛮拼的,广告牌边另悬一牌才是创意的价值所在——对外招租。两牌一上一下,意图不言而喻,德云社并不独占整栋楼,余者对外招租,如有入驻商户,一旦与德云社为邻,焉能不买卖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可如此煞费苦心甚至不惜造假的招租效果又如何呢?我们不妨从先热后冷的舆情中来寻找答案。在德云社在沈开分店的消息甫一传出时,信息反应速度最快的网络上便掀起一阵狂欢。微博注册为“沈阳小刚子”的网友在跟帖处一口气连发十个竖大拇指的点赞;微博名为“相声粉匠”的网友特意截图撰文,另开一贴,广而告之;网友“沈阳早知道”誓言要抢开张第一票,以孝敬爱听相声的爷爷奶奶。而当两小时后辟谣消息发出后,网民的反应表现则为清一色的义愤填膺。谴责、谩骂让春节最后一个假日的网上弥漫着对造谣者口诛笔伐的硝烟。
尤其让我们脸红心跳的是,在刷屏一般快闪的评论中,诸如“沈阳人,大忽悠”、“东北人,造谣精!”之类的谴责与谩骂,足以让我们羞愧到无地自容。诚然,商家用轰动的广告夺取了亿万人的眼球,或许藉此达到了广告预期,但也着实因制造谣言为沈阳人乃至东北人的信誉泼了一身的污水!
圣人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民无信不立”,是说人没有信用就没有立足之地。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人尊奉先贤教诲,无不将诚信、信誉视为比金子更珍贵的品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无论是个人,还是商家,更是将诚信、信誉视为最高贵的品德、最难得的财富、最具特质的驱动力。不仅如此,日臻成熟的信誉评价体系也通过道德甚或法律法规的方式,加力规范着个人与商家的言行。尤其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公布实施后,在全社会倡导包括“明礼诚信”在内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已蔚然成风。以诚信为突破口,加强道德建设、法制建设,建立相应的约束惩罚机制,早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而反观所谓“德云社在沈开店”的虚假宣传,商家不是靠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诚信行经营正道,而是靠挖空心思的忽悠手段反道超车,其结果非但不能给招商活动添彩,相反会因自杀信誉的短视和盲目而弄巧成拙。最终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如果郭德纲据此来段相声,结尾一定会哭着说:“妈的,论忽悠,我真是服了东北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