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科技创新已成为中国吸引人才的洼地

(2010-01-11 21:30:03)
标签:

科技创新

奖励大会

谷超豪

孙家栋

丛心开史

杂谈

 科技已成为中国吸引人才的洼地

          丛心开史

    中共中央、国务院11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名誉所长谷超豪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孙家栋为代表的科技界翘楚,分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制度是我国科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方针的具体体现。数据显示,在200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三大奖完成人中,45岁以下的比例达到58.3%;在国家自然科学奖第一完成人中,留学归国人员比例达到60.7%。
    客观真切的数据表明,中国科技人才储备已经形成了理想的梯级结构——老科技工作者依然葆有充沛的科技创新精力、激情,中青年科技人才如雨后春笋一般茁壮成长,已具备肩负中国科技创新重任的能力与实力。这标志着,中国科技创新的薪火相传,已经迎来了最明媚的春天。

    更令人振奋的是,本届大会上,一大批科技界人士脱颖而出,众多在科技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卓立群峰,无数中青年人才和海外归国人才投身于中国科技创新的澎湃大潮中,无不昭示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光辉论断,一切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向世界证明,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中国吸引人才的洼地。

    “洼地”效应,原本是经济概念,由“水往低处流”这种自然现象引申而来,后普适于生产生活等诸多领域。意指利用比较优势, 创造理想的经济和社会人文环境, 使之对各类生产要素具有更强的吸引力, 从而形成独特竞争优势, 吸引资源向本地区汇聚、流动, 弥补本地资源结构上的缺陷, 促进本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简单地说,指一个区域与其他区域相比,环境质量更高,对各类生产要素具有更强的吸引力,从而形成独特竞争优势。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将科技创新、培养造就科技人才纳入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中,赋予了科技创新以核心指导和政策灵魂。由此,科技创新得以在开放性、实践性、包容性、普世性等方面开花结果,各地各领域遍植科技梧桐树,引得海内外科技创新人才纷至沓来,形成对科技人才洼地的巨大向心力。
  
    鼓励科技创新,同时奖励科技创新。这是我国“造就培养一流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一线创新人才”的人才战略,同时也是我国科技奖励的重要目标之一。科技大会对在科技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予以隆重颁奖,不但是对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得主辉煌业绩予以最隆重的褒奖,对他们长期投身科技创新事业的衷心谢忱,其意义更在于,藉由这样的高规格的大会,向广大科技工作人员以及关心和参与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国外科技工作者传达科技强国的最强音!
     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呼唤科学技术的大发展,中华民族正面临着一场智慧、力量和精神的考验,广大科技工作者肩负着历史的重任。以获奖的科技工作者为榜样,学习他们爱国奉献、顽强拼搏、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的崇高精神,奋力开拓创新,勇攀科技高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