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人脉叫“邪气生财”
丛心开史
近日,南京市下关区人民法院经过开庭审理,以非法倒卖土地使用权罪,依法判处刘有贵有期徒刑4年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600万元。
刘有贵者,江苏南京市江浦县横空出世的“地主”是也。官宦出身,曾任南京市江浦县的副县长、六合区的副区长,仕途一路顺水顺风。2002年,官运亨通的刘有贵突然摘掉顶戴花翎,宣布辞职,短短两三个月后,曾经副县长、副区长摇身陡变新角色--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从此开始了他疯狂掘金的生涯。
从最初的400万元借款起家,到锒铛入狱前达到“事业”的顶峰,下海后的刘有贵仿佛是个神通广大的魔术师,运用为官时期积聚的人脉资源,投机取巧,纵横捭阖,大手笔地表演着吸金变现的技法,直至将自己打造成身家过亿的富翁。
纵观刘有贵的发迹史,其实不难发现,如果没有政府人脉资源、金融人脉资源、行业人脉资源、.技术人脉资源等丰富的人脉资源垫底,刘有贵即便有洛克菲勒一样的经商头脑,有摔个跟头都能捡钱的财运,也不会轻易弃官从商,并迅速在短时间内完成从卸职县官到超级“地主”的嬗变。换而言之,正是为官期间的耳闻目睹,让刘有贵摸准了病态官场哲学的脉搏,窥到了“官商勾结就能发财”的邪门歪术,尝到了权力失控便滋生腐败的甜头,所以,当人脉资源成为信心满满的驱动力之后,刘友贵终于选择由仕途急流勇退,一猛子扎进商海,急切地去追求财富成功人士的喜悦。
时下流行一句话:“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而是在于你认识谁。如果把刘有贵也看作成功人士,那么他当之无愧是个善于运用人脉资源的高手。只是,畸形的价值观让他误读了人脉的意义,一旦与权利、腐败相勾结,就必然会上演“邪气生财”的闹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