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醉驾“捆绑式处罚”值得一试

标签:
醉酒驾车适用刑法乘客连坐丛心开史杂谈 |
治醉驾“捆绑式处罚”值得一试
今后醉酒驾车也许将适用刑法,乘客乘坐醉酒司机驾驶的机动车或将受到处罚。公安部近日给全国交管部门下发《关于修改酒后驾驶有关法律规定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拟将醉酒驾车等行为纳入刑法处罚范围,并首次提出“与醉驾司机同乘一车的乘客也应进行处罚”的内容。(10月11日《重庆商报》)
之所以每年因为醉驾导致交通事故频现,源自于处罚力度的局限性,最终受罚的只是司机,乘客却皮毛不损。正因为如此,乘客对醉驾司机往往是睁只眼闭只眼,潜意识里总认为罚款也只是司机的事情。这种“选择性失明”的后果,纵容了醉驾司机,却埋下了安全隐患。值得欣喜的是,此次醉驾法律草案稿明确规定,与醉驾司机同乘一车的乘客也进行处罚,让乘客不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从此多了一份牵挂,多了一份责任。
醉驾案的发生,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当属两大罪魁祸首。果真要铲除这两颗“毒瘤”,“捆绑式处罚”无疑是最佳的药物,它能让司机和乘客走出无意识的麻痹状态。因为“捆绑式处罚”,乘客在车厢里对醉驾司机进行劝阻,不失为一种制度补丁。此次整治醉驾借助“乘客之手”化解醉驾之愁,这一“捆绑式处罚”释放出这样一个信号,处罚的关键在于实现个体和集体的一致,任何个体无意识(醉驾司机)和集体无意识(乘客)的行为均受处罚,可谓棋高一着。
整治醉驾“捆绑式处罚”的妙处在于,能够有效促进乘客监督司机是否醉驾,从而保证驾驶安全。虽说这种“捆绑式处罚”对于乘客而言,未免有些苛刻,但为了治理醉驾,避免交通事故,借用乘客之手敦促醉驾司机,无可厚非。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事前的监督远比事后惩处效果更好。每个乘客怕受牵连而对醉驾司机严格要求,表面上是出于自身的利益,实际上也为醉驾司机争取利益。有了民意监督在前,司法惩处在后,整治醉驾必会如虎添翼、如鱼得水。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整治醉驾“捆绑式处罚”值得一试。
前一篇:2009年10月11日
后一篇:悼念伟大的斗士切·格瓦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