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相信球迷京骂会骂出世界波
丛心开史转
8月9日晚,在工人体育场,李先生公司的领导带外国公司的考察团观看了的中超联赛,却不想,球场此起彼伏的京骂,让老外诧异离席,双方合作一事也被推迟。李先生呼吁,中国球迷看球时,应使用文明用语,注意国民的形象和素质。(8月11日《新京报》)
制图:陶小莫
据说老外是组团来考察的,其中除了金发碧眼的洋人,还有黄皮肤黑眼睛的亚洲人。新闻中没有提及老外来谈什么生意,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生意看起来跟球市并不挨边。换而言之,老外们到球场看比赛,听球迷山呼海啸,应是李先生的公司尽地主之谊的招待,目的是让客人在谈判前或过程中来个放松消遣,而不是借球迷之口指桑骂槐京骂老外。
然而,不期而遇的是,球场上风云变化莫测,球迷的呐喊助威声竟陡然变为排山倒海的京骂,李先生的公司领导没能力操控球迷的情绪,他们只能眼看着老外发懵,任凭老外把京骂理解为足球流氓滋事的前奏,然后诧异离席。这在李先生看来,一片好心没换来好报,都是京骂坏了好事,让公司尴尬羞愧,丧失了合作机会。让国人无地自容,无端辱没了所有中国人的形象和尊严。所以他心生感慨和怨怼,故而疾声呼吁球迷应使用文明用语,注意国民的形象和素质。
毋庸置疑,京骂不是精粹,国骂也不是国粹,二者都因带着侮辱女性的污言秽语,被视为是语言糟粕、意念暴力。因此对李先生“使用文明语言”的呼吁,我们不能持怀疑和否定态度。但是,如果认为球场的京骂骂出了影响合作的世界波,成为赶跑客户的主因,并进而上升到国民形象和素质的高度来声讨,就不免过于牵强和偏狭了。
喜欢看球的人都明白,球场就是竞技场,球迷看球赛,除了享受比赛的精彩,更重要的还在于享受情绪宣泄的快感,为工作生活等压力寻找释放的出口。因此,在球场上冲口而出的京骂尽管成了规模,但也仅是在特定环境下一时的集体语言暴力,不具有无限放大的特点,而一旦离开这种环境,球迷就可能是行得端、立得正的谦谦君子,而不至于让老外惊诧为低素质的刁民。
所以,我觉得,球场的京骂和老外拒绝合作并无因果关系,相反地,我觉得这些老外太矫情,太缺乏对中国的了解。他们连一点点语言刺激都受不了,又怎能经受住市场的考验和洗礼?所以,李先生也犯不上掉转枪口,对着同胞的形象和素质开炮。做生意、谈合作,不是小孩子过家家,如果对方因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而放弃合作,那只能表明他们本来就缺少诚意,纯粹是肚子疼不怨自己吃撑了,而埋怨灶王爷不地道。如果这么想,李先生公司领导完全可以去找那些老外,冲他们来句像球场上一样震撼的京骂。说不定,老外此时已经明白京骂的含义,他们不但不生气,兴许还会在异国的思维作用下,动情地张开双臂作拥抱状,“噢,没想到你这么爱我的妈妈,这笔生意我跟你们合作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