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讨薪民工继续一个人的战斗
丛心开史
四川籍民工老胥和妻子来鞍打工,领着老乡在包工头张某手下干一些刮大白刷涂料的体力活。起先张某给了老胥一部分工资,但还剩一万多块钱一直拖着没给,而且一拖就是一年。再去要时候,找到张某成了大难题。没办法老胥选择了上法院告状,不料法官又遇到难题,找不到张某,法院的传票送达又遇到了难题。
万般无奈之下,老胥两口子当起了“特工”,直到有一天将张某夫妻堵在家里。就在老胥叫来法官给张某妻子送达传票的时候,张某的妻子报了“110”。(辽沈晚报鞍山版)
欠债还钱,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过这道理在包工头张某那里,却无法行得通。我很想知道,在张某的哲学里,是不是有种逻辑叫“修桥补路双瞎眼,横行霸道有马骑?”,或者是因为小品看多了悟出了道道,认为“欠债的是大爷,被欠钱的人是孙子?”要不然,他怎么会在欠人家钱的时候,还如此理直气壮,不但拿着不是当理说,而且还报“110”诬债主无理!民工遭遇讨薪艰辛,其实并不是老胥一个人悲哀。前不久,朝阳来沈阳打工的农民工赵金宝也曾有过心酸的经历,在向包工头多次要钱无果,在向有关部门请求施援几乎跑断腿的无望之下,赵金宝选择了用喝农药的极端方式,捍卫自己的权益。此外,还有2004年7位农民工失望之余集体服毒讨工钱。以及不少站在塔吊、高楼之上、企图用结束生命的方式来讨要工钱的农民工兄弟……
当拖欠的农民工工钱,已经不再是个体的力量所能追偿的情况下,熟视农民工兄弟继续去做一个人的战斗,或任由身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工单枪匹马地向为富不仁者的苦苦哀求,就不可避免地会逼出更多的“赵金宝”来。从这个意义上说,老胥夫妻的做法,就值得我们赞赏,因为他们没有选择走极端的路子,而是用告状的方式,期望法律为他们主持公道。这足以让我们欣慰地迎面“依法讨薪”的曙光。毕竟在法制的社会里,用法律的方式解决纠纷,是最理智、最明智的选择。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老胥的“依法讨薪”并不平坦。他和妻子必须承受无钱为女儿医病的窘境下无法排遣的心灵磨折,必须得屡次三番地去跑这个局或那个科,乞求权益的复归。必须得像特工一样昼伏夜出,去盯梢欠钱不还振振有词的“大爷”,必须得练得一双慧眼,辨清欠钱者的媳妇是名副其实的“原装真品”……
我们应该看到,老胥的讨薪何其艰难!但是为了要回血汗钱,无奈的老胥还得照这条艰难的路继续走下去。我们更应该看到,在这条艰难路上行走着的,除了老胥,还有许许多多巴望着工钱过活的农民工兄弟。这些分弱势群体的无助与心酸,折射出拖欠工钱者的为富不仁的同时,也毋庸置疑地折射出社会责任的缺失和有关部门的无为懒政。
正因如此,我们在为老胥的依法讨薪叫好的同时,也急切呼吁有关部门加大为农民工维权的力度,一方面通过建章立制治理欠薪者,一方面通过最切实最有效的工作,保护农民工的权益不受侵害。只有如此,才不至于再让讨薪的农民工去做一个人的战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