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安全岂能靠亵渎尊严来乞讨
丛心开史
因为酷爱文字工作,所以一直以来我的职业理想是做个最出色的新闻人。不过,在看了《学生向过往车辆敬礼》(《贵州都市报》10月13日)的消息后,却突然发现申请做名贵州黄县的土著司机,终日在辖区内开车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这职业在那里看起来最受尊重,不然为什么光开车就能享受和国旗一样高规格的礼遇呢?
渐渐明白了,那里的司机其实并不比其他地方的同行高贵。动脑子想想,甭说你是司机,就说你是开着宝马奔驰的富商巨贾,如果对黄县既无功又无德,也不是出门就得鸣锣开道的官老爷,那人家孩子们又有什么必要非得敬你,就是因为你屁股底下的坐骑比孩子脚板要快?真是荒唐?《天下无贼》里刘德华不是都困惑吗,“开好车的就一定是好人?”况且,黄线公路也不是美国总统的官方御道,跑的全都是比宝马奔驰更牛的豪华车,又有什么资格值得人家孩子对你毕恭毕敬像敬爷?
只有一个理由,能解释黄县公路的怪现象,那就是,孩子们的崇高敬礼是被当地有关部门的官老爷们给逼出来的。论理由,一是表示对驾驶员的尊重,二是防止安全事故发生。两个理由真是既荒唐又可笑!
中国是礼仪之邦,尊老敬贤是传统的美德。可以肯定,在黄县来往的车辆里坐着的,不乏不老不贤的人,肯定也会有又老又贤又尊又贵的人。如果有车里人下来搭讪或问路,有关部门叫孩子们热情回话,恭敬敬礼,倒是值得褒扬的教育之道,必定会为黄县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赢得加分。可问题是有关部门却不是这么要求的,而是只要见了来往车辆,就得一律立正敬礼,至于车里坐着的是好人还是坏人,流氓还是恶棍,就完全不用孩子们操心了。
他们没想到,孩子们是善于接受大人们的指令的,并习惯于依赖大人们的言传身教。正因如此,黄县有关部门与其让孩子们见车就敬礼,倒不如他们自己都亲自到马路上集结,排成左右两条延绵不绝的人墙,夏天裸身,背上荆条,冬天穿单衣,光脚板,毕恭毕敬地向来往的车辆鞠躬敬礼。倘若觉得一朝一夕的功夫不足以显示尊重的崇高,索性把所有的正事家事全部叫停,一心一意就抓敬礼,岂不更能显示文明的力量?
倘若他们不这么做,而只是一味地拿孩子们施教所谓的文明礼教,那么他们就是想把孩子们变成马路车奴,就是打着文明的幌子滥用手中的权力,褫夺孩子们的人格和尊严。他们的所作所为也并非着眼教育的百年大计,而是假孩子之苦工于自己的心计!
再说第二条理由,显然也是禁不起推敲的。民法上明确规定,孩子是限制行为能力人,是应该得到大人呵护的对象。公路是现代文明中最野蛮的杀人场所,全世界每秒钟就有300多个生命陨落车轮之下,而孩子正是其中最大的受害者。从这个角度看,让司机先文明起来,多给行人尤其是孩子们让行,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当然,对这个共识,也曾经在刚进入21世纪门槛时遭到过质疑,国内一些城市甚至公然提出了行人违章撞了白撞的歪理,结果表明,这一度纵容了司机违章的胆量,使他们在车辆与行人的交通博弈中占了上风。更让出台这种蔑视生命的制度倍感尴尬的是,行人违章现象并没有因为只要违章就白撞而得以减少,而且还悲哀地被车轮多撞了无数鲜活的生命。
显然,黄县让学生们给过往车辆敬礼的初衷就是荒谬的,客观上和行“人违章撞了白撞”的做法有着异曲同工的相似之处,其结果必然也不会促进交通的和谐(实际上那里的车祸并没有因此减少)。
以牺牲孩子的尊严来换取司机的轮下留情,以亵渎崇高的敬礼来乞讨生命的偶然安全,实在是黄县有关部门的悲哀。正因如此,他们被舆论口诛笔伐一场,真是活该,因为那是他们自找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