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灾区人民献上文字工作者的良知
丛心开史
辽沈晚报发行人情系地震灾区的真情炽热而强烈,这真情同样感染着成千上万的晚报读者。他们用朴实无华的言语,真切而由衷的行动,演绎一个个包含人间真情的感人故事。
在昨日赈灾义卖《辽沈晚报》的70个站点,辽沈晚报发行人时刻都被这样的真情包围着,被一幕幕感人的场面感动着。
第一幕:和发行员一起义卖《辽沈晚报》
上午10时,沈阳北站广场。行色匆匆的北京旅客贺传作先生,刚刚走出火车站出口,还没顾得上给此行公差的业务伙伴联系,便急忙挤进辽沈晚报义卖发行的人群中,同时将50元捐款投进捐款箱中。
他对晚报发行员说“你们忙不过来,那我就和你们一起为灾区人民做点贡献吧。”未等发行人员说声谢谢,贺传作便把行李撂在报摊上,然后和发行员一起忙活起来。见发行员顾不上喝上一口水,贺传作便跑到附近的超市,买了一箱矿泉水,分给发行员们。
临行前,贺传作还不停地说着感谢辽沈晚报的话,他说:“我这次出差没带太多的现金,等回到北京后,我还会继续捐款捐物,为四川地震灾区的同胞奉献爱心。”
第二幕:我们终于找到了捐款的地方
像贺传作一样情系灾区的人们,在《辽沈晚报》的义卖现场随处都可以看到。让发行人记忆犹新的,还有两位女士,她们在沈阳北站遇到本报赈灾义卖捐款箱的那一刻,其实正在为找不到捐款的地方而发愁,二人三步并作两步待奔到义卖人员跟前后。二话不说,便从兜里掏出钱来投进了捐款箱。
两位女士临走时还不忘问问发行员,“辽沈晚报在别的地方还有没有设这样的捐款地点,我们好告诉亲戚朋友,大家一起为灾区的人们尽份心,出份力。”
第三幕:倾其所有只留一张返程的车票钱
有一位来自河北的旅客,到沈阳出差多日,正准备返程回家。当看到《辽沈晚报》义卖现场时,急忙过来捐款。他掏出钱包,将里面所有的钱都倒在报纸上,让发行员盘点。他激动地说:“就给我留一张返程的车票钱就行了,剩余的钱,就代我捐给四川地震灾区的人们吧。再说,沈阳到河北的距离也不远,我省下一瓶矿泉水的钱,灾区就有一个人能够有口水喝,我省下一块面包的钱,灾区人民就能有口吃的。”
第四幕:我捐了钱再替朋友捐一份吧
辽沈晚报设在中街东出口处的赈灾义卖现场,昨日一整天,也不断上演着一幕幕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故事。
下午2时,一位30多岁的男子,匆匆赶到捐款箱跟前,从兜里掏出一沓百元钞票,投进捐款箱,接着又掏出几百元钱,再次投进捐款箱中,说后一份是代朋友捐给灾区人民的。发行员让他留下自己的名字,这位先生却说什么都不肯,他说只要灾区的人民能够渡过难关,他就欣慰了,如果让留下名字,那就留下朋友的姓氏,因为朋友并不知道他代为捐款的事情。然后他端端正正地在捐款条幅上,写下了“冯女士”三个字。
第五幕:等我发了工资会再多捐一些钱给灾区
在本报设在铁西爱客家超市门前的义卖站处,踊跃捐款的人们将现场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有位女士因为排不上队,竟急得哭了起来。这位女士告诉发行人员,她刚刚在单位捐完钱,刚走出来就看到辽沈晚报义卖现场,就奔过来了。她从兜里掏出30元钱投进捐款箱,并再三向发行员说着抱歉的话,“我收入不高,刚才在单位捐了200元钱,只剩下这么多了,等我发了工资,我会再多捐一些钱给灾区的人民。”
第六幕:一年级小学生全班捧着储蓄罐来捐钱
本报的赈灾义卖活动虽然没有走进小学校园,但同样牵动着校园师生们的心。昨天,沈阳南京一校一年一班的师生们便自发行动起来,将一份饱含真情的爱心献给了灾区的人民。
班主任严峰老师告诉记者,汶川地震发生以来,老师和孩子们都时刻关注着灾区的情况,作为班主任,她还多次在班会上给学生们讲灾区里的事情,在孩子们幼小的心中产生了巨大的震撼。就在昨天,全班37名同学齐刷刷地将储蓄罐搬到学校来,一双双稚嫩的小手和班主任的手紧紧握在一起。经过盘点,全班师生共计为灾区人民捐款1493。56元。
严老师动情地说:“我和孩子们希望通过慈善总会、辽沈晚报的赈灾义卖活动,将捐款献给灾区,让那里的人们早日渡过难关,重新过上好日子。”
图片共2个,同在盘中,,一为师生捐款,一为义卖《辽沈晚报》现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