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要骂你“彪”就当是夸你呢
丛心开史
语言发展到今天,有很多原本充满褒扬色彩的词汇,竟逐渐沦落为“鲍肆之水”,至人人唯恐避之而无不及。比如虎虎生威的“彪”字,就是个从天堂跌到文字狱里的倒霉蛋。
远的不说,就说一年来被许多台轮番热播的电视剧《马大帅》吧,想必大家都看过了。但如果要问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谁,肯定有不下一半以上的人会说是“彪子”,而不是马大帅。为啥?还用问吗,属他最“彪”,最搞笑啦。
显然,“彪”就意味着“嘲”,"白痴"、“傻”,“无知”,“十三点”
、“二百五”,或者,还可以拿很多诸如此类形容人"q"低的贬义词与之划等号。而谁一旦不幸被“彪”叼住,那么他(她)肯定再难翻身与聪明伶俐靠边。若是男的,能找到个老婆实属万幸,若是女的,不做个万年剩女,那八成是月老哪天喝高了。
“彪”贬之厉害,不由得谁不服气。比如范德彪,比如傻彪子,二彪子等等等等。有一个说他(她)够智商吗?没有吧。
而实际上,“彪”本来是个好词来着,是指最出色的小老虎。据考证,早在《癸辛杂识》中就有“谚云:‘虎生三子,必有一彪。意思是:如果老虎生了三胞胎(人工受孕除外),那么必定有一个是“彪”,也就是说必有一个将成为三个中最优秀的。如果用来比喻人,则是指众多子女之中,一定有一个超群出众的人,相当于人中龙凤。
可偏偏字义也弄人。用着用着就有人不着调了,非得把好生生的褒义词给糟蹋成贬义词来用。于是乎,就不敢有人再随便发彪(飙)。以前给孩子起名字争相抢用,如今倒是闻彪色变了,变成咱惹不起,那就躲了。
依我看来,咱们大可不必因文字遭歧义而因噎废食,就敞敞亮亮叫“彪”,又能咋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