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被别人嚼舌头了没有?
丛心开史
当年做先生时,一天,班里有名学生犯了错误,因恐“教不严而师之过”,我就教育了人家,不料却惹了他好生不高兴,最后竟抢白了我一句“随你怎么说,‘走别人的路,让自己说去吧’!”差点没把我噎死。
我当时的确气得不行。心想:“小样,连皮和毛都还分不清呢,还好意思跟我玩但丁,我呸!我呸!我呸!呸!呸!!!”
可时隔这么些年后,如今反复咂摸那学生说的能让人笑掉大牙的名言,尽管本末不分,翻穿了皮袄,却也意味深长,颇有几分道理。
不是嘛,“走别人的路,让自己在心里说”,而不是信口雌黄地说出来,添油加醋,扯三道四,不也算是君子的风范吗?我认为,最起码要比扯老婆舌头文明得
多
。
而说起扯老婆舌头,还真不能望文生义,认为只有老娘们爱嚼舌头。其实嚼舌头并非是女人的专利,有些男人嚼起舌来,较之老娘们,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道理如同女红高超的不一定是女人,“锅台转”转出号的往往是大老爷们一样。
姑且可以下这么一个定论,嚼舌头是不分男女的,而且充分符合男女平等的国家政策。而且只要嚼不碎自己的舌头,那么就会嚼出数不清的是是非非,大可不必训诂是非的本身到底姓黑还是姓白,到底是鹿还是马。
于是乎,这世间的事便大有嚼头了。比如谁偷了谁的老婆,谁抢了谁的汉子;谁干的红火是给领导上炮了,谁火线升官是挂靠谁了;谁家孩子生下来就没屁眼儿,谁的小姘最有姿色。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大凡能嚼上口的事,那就千万别指望人家嚼舌时给带上嚼子。
那么到底都是什么样的人在嚼呢?上面已初步交代了,论性别肯定是男女皆宜。可如果论关系,那就有些说道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绝对是被嚼者的名字或与被嚼者有利害关系的人的名字为嚼舌者所熟悉(说这句话真挺累),不然的话,人家嚼起来就味同嚼蜡,没有滋味了,听众也觉得好没意思哟。如此,那嚼舌者还有什么成就感?还嚼个球呀,莫不如让人家到茅房嚼粪去。
其实,嚼舌者往往就在身边(名人除外,原因是也许人家在南极放个屁,有些人在北极就能闻到味),有的竟然口口声声直称是你的朋友。他们不嚼则罢,要是嚼起来,非得把你的骨头渣嚼成骨灰不可,因为人家知道的内幕多嘛,所以嚼起来就不会厚皮小馅,而是薄皮大馅地嚼,满嘴流油地嚼。
那么一旦不幸被朋友嚼了舌头,被嚼的人就别再想着心静。如果朋友还是你朋友的朋友,那结果就会更加糟糕。他通常会摆出诸如惋惜,劝慰,调息等姿态,而大嚼特嚼双方,明理是宁人,暗地里实则是在整事,以便为嚼舌头积累双方当事人的更多素材。
嚼舌头 有时候就是多句话少句话的事。
有个故事这么多年来也没忘,是老人们讲给我的。说从前有个媳妇刚生孩子,不幸孩子几天后就夭折了。便找来个挑夫,让他把孩子弄到山上去(以前的做法)。谁想那挑夫是个多嘴的人,按理说挑走死孩子领了赏钱就得了,他不,非得嚼句舌头不可“就死一个孩子,下次死俩我就可以挑着了!!”产妇当时就急眼了,破口大骂:“你不嚼舌头能死吗?你家下次才死俩呢!!!”
晕!!!瞧瞧,嚼舌头其实就是多句话少句话的事。少那一句话,不说能死吗??
突然想给“朋友”做个全新的解释,所谓“朋”友者,乃两个“月”见一次面或唠一次嗑的人,见的多了,唠的频了,难保不会拿朋友来嚼舌滋事。
有谁背后不说人,有谁背后不被说?“走别人的路,让自己在心里说去吧。”在问行不问心的时代,总不泛碍,我挺欣赏这种做人方式。我也欣赏另外一种方式:“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他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