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闻采访与写作》考试大纲

(2007-11-06 17:53:22)
标签:

艺术赏析

分类: 大纲类
 

              

 

《新闻采访与写作》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新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前提和保证,是新闻学的核心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打好从事各种新闻工作(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业务基础。

 

一、考试对象

本考试大纲主要根据xx师范学院本科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节目主持与播音艺术专业《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大纲编制而成,适用于广播电视新闻学、节目主持与播音艺术专业普通本科的考生

二、考试目标

通过“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正确掌握新闻记者、新闻敏感、新闻价值、隐性采访等基本概念及其内涵;能熟练应用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了解新闻采访的特殊方法;具有对采访素材整理加工的能力;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符合规范的消息;掌握通讯文体写作的基本知识;了解因媒体而异的新闻写作。

(一)   正确掌握新闻记者、新闻敏感、新闻价值、隐性采访等基本概念及其内涵

1、  明确新闻采访与写作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

2、  着重掌握新闻敏感的表现、培养及新闻敏感和新闻线索的关系

3、  明白新闻价值的含义及在新闻实践中的应用

4、  了解隐性采访的涵义及类型、隐性采访的方法和程序、隐性采访的法律道德风险

(二)   熟练应用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

1、熟练掌握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方法,并能始终掌握采访提问的主动权

2、熟练掌握新闻采访中的倾听方法,当倾听谈话的有心之人

3、熟练掌握新闻采访中的几种观察方法

    4、熟练掌握新闻采访中的记录方法

(三)   了解新闻采访的特殊方法

1、  了解用网络在线采访的方法,熟练使用搜索引擎进行采访

2、  了解使用网络聊天室和BBS进行采访的方法

3、  了解利用网上调查系统进行采访的方法

(四)   具有对采访素材整理加工的能力

1、  对采访所得材料分析

2、  对采访素材整理加工,形成文章写作的思路和脉络

(五)   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符合规范的消息

1、掌握新闻写作的笔法和文风

2、熟练写作新闻标题、新闻导语、新闻主体、新闻背景和新闻结尾

3、熟练掌握消息的倒金字结构和非倒金字塔结构的写作

(六)   掌握通讯文体写作的基本知识

1、了解通讯主题的确立和凝练

2、掌握通讯作品的叙事记叙型结构、调查分析型结构和谈话实录型结构的写作

3、了解通讯文体各部分的写作

七、了解因媒体而异的新闻写作

    1、了解纸质媒体的新闻写作。

    2、了解广播电视新闻写作。

    3、了解网络新闻写作。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 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

1、新闻采访的涵义和特点

(1)新闻采访的概念界定。

(2)新闻采访活动与一般信息搜集活动的区别。

2、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

(1)新闻采访是一种信息符号互动。

(2)新闻采访是一种社会交换活动。

3、新闻采访活动的双主体

(1)采访者是新闻采访的重要主体。

(2)采访对象是地位被忽视的另一主体。

(3)采访对象的分类。

(4)记者社会角色的分析。

(5)称职的记者必须具备的素养。

(二) 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

    1、新闻价值的基本含义、基本要素。

2、宣传价值的基本含义,懂得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的完美结合是新闻的最高境界

(1)学会判断新近发生的事实中哪些具有新闻价值以及新闻价值的大小。

(2)识别和判断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能力就是新闻敏感。

3、新闻线索的概念和特点

(1)新闻线索在实践中的功用。

(2)获得新闻线索的六种重要渠道。

4、新闻敏感与新闻线索的关系

(1)新闻敏感具体实在的内容。

(2)新闻线索的获取。

    5、报道策划的含义,策划对于新闻报道的意义。

   (三) 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1、新闻采访前的资料准备工作

(1)采访前资料准备工作的内容

(2)资料准备的“十比一” 原则。

2、从个性心理层面分析采访对象和从社会心理层面分析采访对象

3、拟定切实可行的采访计划

(1)确定采访活动的意图目标。

(2)采访计划的主要内容。

4、千方百计赢得采访机会

(1)电话预约。

(2)写信预约。

(3)现场抢问。

(四) 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

1、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方法

(1)采访提问面临的诸多难题。

(2)始终掌握采访提问的主动权。

(3)要提精彩问题。

(4)采访提问中应注意的问题。

2、新闻采访中的倾听方法

(1)倾听的原则。

(2)倾听的作用。

(3)怎样做倾听谈话的有心之人。

3、新闻采访中的观察方法

(1)放开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2)活用观察所得寻求更多观察。

(3)采访中的几种常用观察方法。

4、新闻采访中的记录

(1)新闻采访中的记录方法

(2)采访中笔录的作用。

(五) 新闻采访的特殊方法

1、隐性采访

(1)隐性采访的涵义及类型。

(2)隐性采访的方法和程序。

(3)隐性采访的法律道德风险。

2、利用网络在线采访

(1)使用E-mail进行采访。

(2)使用ICQ或MSN进行采访。

(3)使用搜索引擎进行采访。

(3)使用网络聊天室和BBS进行采访。

(4)利用网上调查系统进行采访。

3、精确新闻采访

(1)利用实验手段进行采访。

(2)通过民意调查进行采访。

(3)借助统计分析进行采访。

(4)实施跟踪调查进行采访。

(六) 采访素材的整理加工

1、整理采访素材的步骤

(1)对采访所得材料进行浏览。

(2)对采访笔记进行回忆补充。

2、对采访素材的分析取舍

(1)对新闻事实进行分析和判断。

(2)确定写作时使用的采访素材。

(3)重视新闻素材中的“边角料”。

(4)形成文章写作的思路和脉络。

(七) 新闻写作的共同规律

1、充分体现对象主体的价值

(1)报道对象或评论对象的价值。

(2)发现和判断对象主体的价值。

(3)展示并凸现对象主体的价值。

2、严格遵守新闻真实性原则

(1)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性。

(2)与新闻真实性相关的诸多因素。

(3)新闻真实性对写作实践的要求。

3、注重发挥事实本身的作用

(1)新闻报道是用有价值的事实说话。

(2)新闻评论是摆事实与讲道理结合。

4、在真实的前提下追求时效

(1)新闻的时效性与记者的拼抢意识关系。

(2)新闻的时效性与记者的新闻敏感关系。

(3)新闻的时效性与新闻真实性关系。

(4)新闻的时效性与记者的写作能力关系。

(八) 因媒体而异的新闻写作

1、报纸媒体写作的优势

2、广播稿的写作要求

3、电视用图像等多通道传播新闻

4、网络新闻写作的特殊要求

(九) 消息文体的写作

1、新闻写作的基本知识

(1)常规的、基本的新闻体裁。

(2)边缘性、交叉性的新闻体裁。

(3)新闻语言。

(4)新闻笔法和新闻文风。

2、新闻语言对于新闻写作的重要性

(1)新闻写作中种种不正确、不优美的新闻语言的表现及其危害性。

(2)新闻写作中多种笔法的运用。

3、消息文体的涵义

(1)消息文体的分类。

(2)消息文体的结构。

4、正确处理写作中的三种关系

(1)正确处理写作中的尊重事实与精选角度的关系。

(2)正确处理语言精确与语言生动的关系。

(3)正确处理用事实说话与发议论的关系。

5、消息写作

(1)新闻标题写作。

(2)新闻导语写作。

(3)新闻主体写作。

(4)新闻背景写作。

(5)新闻结尾写作。

6、消息的结构模式

(1)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模式。

(2)消息的非金字塔结构。

(3)事件性深度报道结构模式。

(4)非事件性深度报道的结构模式。

(十) 通讯文体的写作

1、通讯文体的涵义

2、通讯文体主题的确立

3、通讯作品的文本结构

(1)通讯结构方式的多样性。

(2)叙事记叙型通讯的结构、调查分析型通讯的结构和谈话实录型通讯的结构。

4、通讯文本的语言

(1)通讯文本的语言的运用。

(2)通讯文本中的标题语言。

(3)通讯文本中的非标题语言。

5、不同类型通讯的写作

(1)叙事记叙型通讯的写作。

(2)调查分析型通讯的写作。

(3)谈话实录型通讯的写作。

(十一) 新时期我国新闻报道方式的探索与创新

1、短新闻的采写

2、深度报道的采写

3、文学化新闻的采写。

四、试题结构与题型

一、试题类型

1、填空题。

2、单项选择题。

3、多项选择题。

4、名词解释。

5、简答题。

6、论述题。

7、应用题(包括采访提纲和写作消息等。)

二、试题难易比例

容易题约占40%,中等难度题约占35%;难题约占25%。

三、试卷内容比例

  填空题约占15%,选择题约占20%;名词解释约占10%,简答题约占25%,论述题约占10%,应用题约占20%。

五、考核方式与时间

1、考核方式:考试(60%)+作业(30%)+考勤(10%)=100%。

2、试卷分数:满分为100分

3、考试时间:110分钟。

六、题型示例(具体以我校试卷命题要求为准)

1、填空题

(1)采访者的三种角色身份分别为             、信息传播者和文化传承者。

(2)新闻采访活动中的主体包括新闻记者和                   

2、单项选择题

(1)新闻采访的目的是                                       )

A、搜集创作素材                    B、采风问俗

C、取得人证物证                    D、识别和获取新闻

(2)新闻采访与写作,占第一位的决定性因素是                                                               

A、采访                            B、材料

C、编辑                            D、调查  

3、多项选择题

(1)记者获取新闻线索的渠道主要有                             )

A、社交渠道      B、企事业单位及文体活动渠道   

C、其他媒体渠道         D、会议渠道      E、日常生活渠道

(2)消息导语的特点是                                         )

A、用生动的语言展示事实的最具新闻价值的部分

B、用简洁的语言道出新闻事实中受众最感兴趣的部分

C、用明晰的语言讲述新闻事实所体现的鲜明特点

D、内容越详细越好

E、交代消息来源和新闻根据

4、名词解释

(1)新闻线索

(2)隐性采访

5、简答题

(1)新闻采访中笔录的作用是什么?

(2)使用E-mail进行采访有哪些不便之处?

6、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新闻采写对记者的素质有哪些要求?

(2)在写作之前,怎样做到对采访素材的分析取舍?

7、应用题

(1)某市一所私立学校,办得很有成效,并且有不少经验。本报决定派你去采访,请你在采访之前列一个提问提纲。

(2)根据下述一系列新闻事实材料,遵循新闻报道的基本规律,写一篇消息。字数:650—700字。

    居庸关位于京城西北约60公里处,自古就是北京西北重要屏障。居庸关城所在之山属太行山余脉,两侧高山耸立,中间一条纵深20公里的峡谷。这条峡谷被称为“关沟”,居庸关就在这关沟的中部,号称“控扼南北古今巨防”的古代雄关。据长城专家考证,在居庸关修筑长城始自北魏,到北齐天保六年(公元555年),自幽州北的夏口(今南口)至恒州(今山西省大同),修建了450多公里长城,后来又从这里东修至山海关。这时居庸关就成了万里长城上的一个重要关口。在元代,居庸关是大都(北京)通往上都(内蒙古多伦)的交通要道。因皇帝经常经过,就在关内设有行宫、寺院、花园等建筑。现存的云台就是元代修建的过街塔台基,当初上面建有三座喇嘛塔,毁于元末明初。明代居庸关进一步成为军事重镇,其关城防御体系自北而南由延庆县的岔道城、居庸外镇(即八达岭长城)、上关城、中关城(即居庸关)、南口五道防线组成,而居庸关就是指挥中心。关城内外设有衙署、仓储、书馆、神机库、庙宇等相关设施。元、明、清三代皇帝北巡都从此经过,其政治和军事地位都是独一无二的。明代碑记里就称其为“天下第一关”。即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居庸关也曾经成为重要的战场。在巍峨的北关城楼上,至今还有意保存了被炮弹炸过的痕迹。1961年居庸关及云台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居庸关还是连接京师和塞外的交通要道。看那云台之下,青石铺就的古道上四条深深的车辙,早已将千百年来居庸关的历史嵌在其中。量一量,最深的车辙,竟有20厘米。十三陵文物保护办事处遵照文物工作“有效保护,科学管理,合理利用”的方针,从1993年起,在文物专家的指导下,投资1.2亿元,按照史书所载明代规制,对居庸关长城进行修复。在近5年时间里,一期工程修复长城4142米,敌楼、辅房、烽燧等建筑28座,面积3万余平方米。还修复了关内寺院、亭榭、仓库、户部常设居庸关的衙署及书馆等各种建筑30座,面积近1万平方米。居庸关一期修复工程竣工,不仅为保护这处全国重点文物做出了贡献,向社会提供了一个旅游场所,也为中外游人多侧面了解长城提供了一个好场所。今天是居庸关试开放的第一天,早上8点多,兴致勃勃的游人纷纷前来,以图先睹为快。年轻的讲解员们,正向游人娓娓讲述着居庸关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燕国便在此设防,其时此地称为“居庸塞”。汉朝时,居庸关已颇具规模。南北朝时,居庸关的城墙建筑又与长城连在一起。经唐、辽、金、元、明历代,居庸关城已是集军事、宗教、教育、商贸诸多文化为一体的古城,直至清末,才渐渐颓败。站在高达30余米的南关城楼上四面眺望,灰蒙蒙的翠屏山、金柜山山脊之上,起伏的古城墙犹如巨龙,似蜿蜒而去,又似奔腾而来。巨龙环绕之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庙宇寺院,绘彩描金。整个居庸关城,两山夹峙,一水旁流。悠悠的钟声在峡谷中回荡,似乎在向人们讲述着久远的故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