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桂芳
朋友回乡村,背回一包带着泥土芬芳的蔬菜送给我,朋友笑着说:“看了你写的萝卜文章,正好回农村拔萝卜了,就想着给你送几个大萝卜吃。”这话,就像冬日暖阳,一下子温暖了我。
周末晚上,我和同学一起去社区参加了一个读书活动,又接到了朋友的电话,朋友说:“周末回乡下了,给你带回了一包蔬菜,放到你家小区的门卫室了,你记得去拿啊。”
朋友真是暖心人。我晚上回家从门卫室取回了一大包蔬菜,里面有一小袋带根的菠菜,一小袋香菜,一个包菜和一个大白萝卜。青菜新鲜油绿,萝卜白白胖胖,真是一包温暖的人间烟火,温暖如春,最抚凡人心。
朋友是外地人,嫁到小城,公公婆婆住在乡下,种了一园子蔬菜。周末,她经常带着女儿回乡村菜园拔萝卜、摘青菜,用心地炒盘红菜苔、煮一锅鱼头萝卜汤,做一顿热腾腾香喷喷的柴火饭。她带女儿认识青菜的碧青色,白菜的玉白色,胡萝卜的橙黄、土豆的暗黄、红辣椒的艳红……关心青菜、萝卜、白菜、红菜苔、花菜、包菜、香菜、扁豆、土豆、红苕、辣椒的生长,关心它们的一茎一叶,挂着露珠的生动长势;关心天气与蔬菜、泥土与蔬菜、菜蔬与脾胃的关系。
人到中年,能收到一包暖心的蔬菜真好,能关心蔬菜多好啊!每一天的美好从蔬菜开始,冬日的美好,被送一包蔬菜暖心暖融。
周末,只要天气晴好,我晨跑回家,内心轻盈,阳光满怀。我出门去买菜,白菜、萝卜,提一袋子翠绿,带回一包温暖烟火。
从朋友送包蔬菜开始,我开始惦记蔬菜,关心天气。惦记和关心与蔬菜有关的平凡烟火生活。一枝一叶总关情,蔬菜有蔬菜的世界。这些时,久旱无雨,心中隐有焦虑,担心蔬菜太干缺水了;昨夜下雨了,我喜出望外,蔬菜这回总算能喝个饱了,肯定长得更茂盛浓绿葱郁了。
人到中年,慢慢学会与自己和解了,一颗飘浮不定的心开始落地了,生活更接地气了。每天关心蔬菜,亲近蔬菜,过好每天一粥一饭一菜的烟火日子。
蔬菜是最接地气的,是人间烟火中最本质的东西。关心蔬菜的人,喜欢生活的原味;送包蔬菜的人,是最贴心的人,是实实在在的温暖。
关心蔬菜,先是过好自己的小日子。送包蔬菜,是用心用情去温暖心里的朋友。太阳暖和,去郊外菜园走走,去看农人弯腰在菜园里锄地栽菜的辛勤忙碌。雨雪天气,去关心户外露天卖菜谋生的菜农,帮他们多买一把蔬菜,让他们早点卖完收工回家。
关心蔬菜,自然关心节气,蔬菜中见节气。一棵青菜,一个萝卜,白露、霜降、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不同的时段,在叶、茎上疏疏写意,留下或浓或淡的阳光雨水风雪痕迹。打霜了,萝卜青菜最知道,因为它们心里加了糖,慢慢变甜了。
人到中年,静下心来,关心蔬菜与节气,就是在心中放了一把时间的筛子,滤去功名与利禄,滤去浮躁与繁华,筛去杂念与杂事,将小日子过得纯粹而简单,朴实而温暖。
天气里显性情。真性情的人关注天气,关心蔬菜,关照自己的心灵。冬日里,恰逢将要下雪的时候,白居易岂能不邀请一两位好友前来雪中小酌呢!大雪漫天,人鸟俱静,柳宗元穿蓑戴笠,独自乘舟来到江边,一人独钓这漫江的风雪,用一竿钓竿将自己放逐,又让自己回归,这种天地之间唯我一人的境界恐怕没有几人能做到。
想起苏东坡在“乌台诗案”后,死里逃生住在黄州东坡上垦荒,他托眉州的友人元修从家乡寄来一种豌豆的菜籽,在自己开垦的东坡上随意播撒,他看到那润物的春雨,听到雨后初晴的乌鹊之鸣。晚年被流放南方瘴地,东坡无所抱怨,反而在诗中流露出看到雨后菜苗生长的喜悦,感叹造物慷慨的馈赠。吃菜的时候,他记得留香齿颊时清脆声响的欣愉,体会到对眼前事物“真赏”的清安;然后再回到田间观察那慢慢出土的小芽,终于领略种菜中“自养”的滋味。苏东坡是一位“知菜味”之人,其在田间的自养生涯,令他一生尤其在颠沛的谪居生活中得以安处。人到中年还在四处逃难的杜甫,能暂居草堂后,关心蔬菜,关心粮食,在浣花溪畔,还为茅屋被秋风所破而歌。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时,关心泥土与田园,自己亲自种蔬菜,摘蔬菜,每每满载而归,悠然自得。陶公真正动人的并非一种感官中的“美”,而是把酒欢颜、俯首摘蔬的生活中所流露的静素平宁。
关心蔬菜的光泽和丰盈,我也自得其乐。关心今天买什么菜,吃什么菜,蔬菜粮食滋养了我们,温暖了我们平常的小日子。
冬日里,朋友聊赠一包菜,瞬间温暖了我,整个冬天,心头都是暖暖的。即时把一件美好的东西送给朋友,传递的是一份心情与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