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乡烟火暖
2025/01/03 作者: 周桂芳 字数: 1315版次 08
黄昏,回到故乡,闻到空气中有淡淡的烟火气,远远就看见我家老屋鱼鳞瓦上升起的袅袅炊烟。
一碗平常的人间烟火,是乡村温馨的暖色,温暖着游子的记忆。温暖的烟火是最美的风筝,牵系着游子的乡愁。乡村的烟火气,是实实在在的烟火气,有草木香气的烟火气,有平常食材煮熟热气腾腾的烟火气。乡村的烟火气是用柴草熊熊燃烧出来的,是用蔸子火架出来的,是用干片柴煮出来的,是用烟雾弥漫熏出来的。乡村,既有面朝黄土背朝天,也有围炉夜话闲煮冬。既有鸡犬相闻和鸡毛蒜皮,也有灯火可亲夜话桑麻。
冬天,是煮出来的。煮冬,是乡村烟火的青春岁月。乡村,火红的柴火中煮出温暖的记忆。“伙伴伙伴,与火相伴。”落雪下雨的冬天,乡村家家都要生个火,生个火才有个主,一家老小围着火炉慢慢煮冬。不管是煮饭炒菜煮粥烧水炖汤烤火,直到烧水泡脚,上床梦见周公。乡村的干柴一遇到旺火,熊熊燃烧,就“噼里啪啦”唱歌。水壶里的水烧开了,幸福地口吐白烟,“咕噜咕噜”地沸腾起来。奶奶围着炉火,眯着眼睛打起了盹,母亲“吱溜吱溜”一针针密密纳鞋底。嘴馋而勤快的孩子们,不知几时从菜园地里扯回白菜萝卜红菜薹蒜苗芹菜等,吵着母亲下粉条,“煮冬天”。母亲喜欢在冬天让萝卜当主角大行天下。母亲笑着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要医生开药方。”母亲每天在火炉上煮一铁罐萝卜粥或白菜粥给我们吃。哥哥嘟着嘴说,“天天吃粥,害我尿多老跑茅房”,把奶奶逗得“哈哈”笑,露出缺了牙的门洞来。冬天慢慢煮,日子慢慢煮出了岁月温暖的味道。
冬天,是煨出来的。煨,像乡村烟火生活的中庸之道。冬天,人都猫冬,嘴也像猫一样馋。一边围炉烤火,一边煨美味,煨出冬味绵长。日子红火了,煨冬,就有精髓内容了。有时是一锅筒子骨萝卜汤,有时是排骨藕汤,不大不小的蔸子火,慢慢煨,不时,香气就扑鼻而来,勾动肚子里无数的馋虫翻涌。撩人味蕾的美味佳肴,多半是煨出来的。煨,需要把握好火候尺度和煨的时间长短。煨,讲究文火和武火,武火就是大火,太大太热烈会让汤汁滚沸入味,文火小火慢慢煨,食物的滋味才会慢慢交织缠绵,浓香醇厚。人间有味是清欢,有味的人生都是煨出来的。
冬天,是熏出来的。冬天,就是各种腊味与火的缠绵,电光石火,烟熏火燎。熏腊鱼腊肉,腊味里蕴藏着冬天独特的味觉密码。冬天的乡村,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是“有钱没钱,杀猪过年。”特别是山里的冬天,腊月,乡村就进入杀年猪熏腊肉的时节。杀年猪是一件大事和喜事,老人们都要看皇历或选个初一十五的好日子。杀猪当天,在肥猪赶出猪圈时,主人还会“喏哇——喏哇——”大声呼唤,祈求来年六畜兴旺。
当家巧妇把猪肉切成一条条、一刀刀,把食用盐加八角茴香等作料炒熟炒黄后再两面腌制腊肉,上下左右按摩揉搓猪肉入味。猪肉腌制好后,一刀刀吊挂在火炉上慢慢地熏。草木烟火,天天烟熏火燎,烤得“滋滋”滴油,熏得黑不溜秋。熏肉,看起来黑得吓人,吃起来香得咂嘴。熏香的腊肉,要吃就随手取一刀下来,用热水洗净,露出红色油亮的肉来。母亲把熏肉切成片,片片香。下锅翻炒,吱吱冒油,香气扑鼻而来,腊味飘香满屋。整个冬天,熏肉炒蒜苗,熏肉炒菜薹,吃得满嘴生香。整个冬天,烟火味十足,日子幽香绵长。
故乡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作者系湖北省作协会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