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铁子桥/周桂芳

(2023-04-28 15:34:40)
分类: 乡村乡愁

散文 铁子桥/周桂芳

铁子铁是一座石板桥,又是一个小村庄的名字,是承载我天真美好童年记忆的故乡。 

铁子桥是一座普通的石板桥,却是故乡普通小村庄的地标。既是地理上的地标,更是心灵上的地标。故乡虽小,却是一个山清水秀,港水绕村流的清幽之地,是一个充满田园诗意的地方。

铁子桥的起源,据《大冶县志》上载,与炼铁有关,相传与岳飞炼铁铸剑,与张之洞炼铁建汉冶萍公司,与大冶大兴炉冶相关。我们村庄铁子桥隔壁的小村庄叫化铁炉,据载就是当年炼铁的大炉场子。我们铁子桥就是洗铁、堆放炉铁渣的地方。我们村庄旁有一条港,港水一年四季哗啦啦川流不息,水源十分充足。港两边沿线堆满了铁炉渣,港底也到处是铁炉渣。我们铁子桥周氏一脉就在港边依水而居,曾经靠炼铁、运铁为生,从此开枝散叶,繁衍生息。

港边是一个低矮的小山包子,满山都是密密麻麻,大大小小,高高瘦瘦的枫树。其中山垴上面有几棵粗壮的枫树,需要三四人牵手才能合抱,默默见证了这个小村庄的悠悠岁月。这一片枫树林像一件睡袍一样包裹着小村庄,呵护着小村庄。春来枫树绿如盖,秋来枫叶红胜火。虽是小山丘,虽是弹丸之地,却是我们铁子桥周氏世世代代的祖坟山。幽幽小港绿树成荫,两边种的两长排大叶柳树早已长拢牵年交织了,成了一条绿茵的拱门形绿长廊。

想起故乡铁子桥,就会第一个想到那座默默无闻的石板桥,想到那清幽幽的港水,想到那满山的红枫林……

 铁子桥的一天,从石板桥上开启,从石板桥下谢幕。

儿时,一到夏天,石板桥就是我们村庄孩子们的乐园。村庄的孩子们,白天和大人们一起在日头底下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干农活,抢着插田,割谷,抱稻,真的是累得狗颈直伸,全身上下一身泥水,满身臭汗。傍晚,田终于插完了,稻谷割完了,稻头也抱完挑回家了,都不约而同地牵着水牛来港边喝水。随便在港边石板桥下游找一棵树系上水牛,任牛儿们东一头,西一头尽情喝水,快活地甩着尾巴洗澡。男孩子们都扯开喉咙,吆喝几声,就像冲出笼的兔子,三五成群,活蹦乱跳,跑到石板桥上充当跳水运动员。有的迅速脱光衣服,一头就跳下去,扑腾着,双脚瞎打着水;有的像一尾自由的鱼儿一样,还要快活地仰游几圈;有的急不可耐,连衣服都顾不上脱,一个猛子,就扎下水去;只听“咕咚”一声巨响,港水被翻起了几个大浪,一浪一浪扑腾开来,拍打在石板桥的桥墩上,发出阵阵回响。有个孩子一个猛子扎下去,一会儿伸出头来,突然兴奋地大喊“我脚下踩到一只大王八脚鱼了!”另一个孩子连忙高兴地扎下水底,双手从他脚底下摸到了一块硬绑绑的东西,忙从水底抓出水面探个究竟,原来是一大块黑铁炉渣。这是常有的事,因为这港底下有无数大大小小的黑铁炉渣。村里犁了田,耙了田,放了牛的汉子,也跑到石板桥下,痛痛快快地洗一把手脸,洗净一身泥巴,或干脆也脱掉汗湿的衣裤,穿条裤叉子,扑通一声,一个猛子,扎进清凉的港水里,洗个冷水澡,真的是透心凉。那起早贪黑,家里家外,畈上畈下,忙了一天的村妇们,收工回家又收拾了一大篮一大家子人换下来的泥巴糊涂的脏衣服,带着棒槌,来到石板桥下磋洗。石板桥下架着一排洗得青白放亮的洗衣石,阴凉通风得很。村妇们看着孩子们跳水、洗澡、狗扒式游泳,扎猛子,由开始的担心责备,到最后也一个个笑得‘哈哈”连天。

夏天,遇到天干枯水季节,港水变少了,很多黑铁炉渣露出了水面。一到周末或放学后,孩子们,就会三三两两提着一个小胶桶,轻轻地一个个搬开黑铁炉渣,会惊喜地收获一个个小螃蟹。我总是跟在哥哥屁股后面,负责提着桶,一起搬开一个个黑铁炉渣,一起捉螃蟹。有时,当哥哥一搬开一个大黑铁炉渣,里面会有三四个螃蟹惊得四面逃窜,我和哥就会双手快速去捕捉。有时多的时候,我们可以捉到大大小小的二十多只,少的也有上十只。拿回家,母亲就会在柴火锅上做烤螃蟹给我们吃。母亲倒少许菜油,洒点蒜末和盐,烧热煎香,倒入螃蟹,那螃蟹遇热后四处逃跑,母亲一一铲回锅中央,慢慢烤黄烤焦,直烤到外焦内嫩,香气四溢。我们围在锅边看着,早已口水直流了,平时我们从未吃过螃蟹,所以都是连壳带肉一起咀嚼着吃的,像吃炒蚕豆一样,吃起来“嘎嘣”脆响,真的是脆香鲜美,滋味无穷。

石板桥是村庄的门户,是通向外面的必经路口。我们天天上学,都要走过石板桥。夏天,进入汛期,浑黄的港水像猛兽一样翻江倒海,滚滚而来的洪水,淹没了石板桥,淹没了整个港边田畈,像一片汪洋湖泽。父亲出车回来,高高挽起裤腿,一脚一脚地淌到石板桥这头来接我过桥回家。看到满眼翻滚的洪水,我害怕,眼睛犯晕,不敢看,父亲把我紧紧地背在背上,让我撑着雨伞。我右手用力地撑着伞,左手紧紧地搂着父亲的脖子,只见父亲的整个裤腿一下子就淹没进了洪水中。父亲习惯性地用牙齿咬着卷起的舌头,喘着粗气,一步,一步,一步地慢慢淌过石板桥去。老石板桥一直没有栏杆,全凭父亲熟悉的记忆和父亲的勇敢背女儿走过石板桥。父亲怕我害怕,让我闭上眼睛,不要看桥下湍急的港水。我一闭上眼,雨伞却被风刮得跑偏了,根本没有遮住父亲的头,父亲早已淋湿了......

想起石板桥,就会不由地想起父亲咬着卷起的舌头背我过石板桥的情景。父亲早已过世二十五年了,故乡的石板桥依旧在,世事却早已物是人非了。父亲用短暂的一生把我温暖勇敢守护,背我走过港过桥,走过风雨坎坷的岁月。如今,我也早已为人母,也愿用我的一生温暖来守护儿子的幸福健康成长。回望故乡铁子桥,回想走过石板桥的那悠悠岁月,让我更勇敢更坚强。

石板桥在岁月恬静中沉默不言,默默坚守着最朴素最纯朴的品质。任凭野草青苔爬满桥身,任凭风吹雨打,任凭那港水一年年淹没桥面,依然孤独、倔强,坚强地守望故乡家园,继续传承一地勤劳纯朴乡风。
     铁子桥,是故乡亲切的乳名,更是温暖我一生的地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