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九古奇村诗画上冯/桂子

(2022-03-24 11:29:04)
标签:

旅游

乡村

情感

分类: 行走散板

九古奇村 诗画上冯/桂子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这是每一个人魂牵梦萦的老家。每个人眼底心里梦中都有一个如诗如画的老家,在岁月的风尘中散发着远古静谧幽香。 

   走进上冯,如同走进了熟悉亲切的灰墙矗矗、黛瓦鳞鳞的故园。走进上冯,如同走进了陶渊明的时光旧梦里,真正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袅袅炊烟的乡村,如长歌短句的诗行,珍藏心田深情吟诵。粉墙黛瓦的乡村,如泼墨留白的丹青,尽收眼底慢慢润色。

                                     

古树

  一棵圈着800年岁月年轮,结着厚厚的时光老茧,默默撑着绿荫如盖的香樟伞,张开宽阔厚实温柔的怀抱,迎接一个个仰望她走近她围抱她的人,一嗅她淡淡清新优雅的体香,一亲她壮硕粗糙却温暖如春的身体。她站着那里,好像一直在那里,有冯氏来这里落业,她就在那里扎根,一站就是百年。百年风雨,百年苍桑,百年基业,百年树人,开枝散叶。她一动不动,不言不语,一切,她都看在眼里,刻在心里。你来或不来,她都对你深情的凝望;你走或不走,她都张开温情臂膀向你招手。她默默地送走求功名走四方的好儿女读书戴顶开创基业,她静静地守望着一村老小生老病死,生生不息。

古宅

  粉墙黛瓦里,印记着岁月的年轮;画梁雕栋中,风化了刀刻木雕的深情;高高的马头墙眺望游子的消息;门档户对下,牵出一对对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小轩窗,正梳妆,天井里,月如霜。一砖一瓦上,都印有厚实手掌捏过的痕迹,都有辛勤汗水浸透的滋养。一门一窗里,都有小葱白似的纤纤玉手抚摸过的深情。门前的青石板,光滑圆润温湿,多少回不舍地相送,多少次欢喜的迎接,多少回脚板儿声声地响,多少回细步紧紧地跟,一步步,一声声,青石板都在心底细细地丈量,走再远,走百回走千回,都走不出古宅的心窝窝。  

古根

  千沟万壑,千针百孔,千回百转,一一见证了时光的不朽艺术,一一领教了岁月的雕刻刀,刀刀催人老,刀刀见骨血。是岁月,喝尽了她最后一滴乳汁;是时光,榨取了她最后一滴血;还是无知的人儿,索取了她最后一点精气神。她老了,老得皮打皱了;她瘦了,瘦得包骨了;她枯了,枯得没有汁液;她干了,干得没有一丝颜色;她倒了,她再也不撑不住了,再也没有什么可以留给她无私爱着的人儿了。不知是哪天,不知是哪夜,她轰然倒地,谁也不知道,她也没看见。她真的倒下了,她感觉身体轻飘飘,身体空洞洞的,似一根飘飘然的羽毛。她的根却深深地狠狠地扎进这片泥土的心脏里,曾张开千万条根须,只为了吸取更多的养分,长得更粗壮,长得更茂盛,能为幸福快乐的人儿遮荫挡雨,带来清凉绿意。

古碾

  永远围着一个点,转着圈儿,一圈又一圈,像岁月的年轮,永不停息。不管转多少回,一管走多少圈,都永远走不出那个点。那个点就是拴着碾子的心,让她永远也走不出她的视线。转百年千年,碾子那是那个碾子,磨圆了,磨杵了,磨光了,磨出了多少白米面儿,养活了一代代的娃儿崽子,生生不息。转了百年,拉磨的驴走了一茬又茬,碾子还在那儿,碾子落寞了。这里原是村里的热闹场,东家长西家短,这里是村里的新闻广播台,是村里的喜事发布站,什么事都能碾出生活的甜味来,婆娘们都能笑得哈哈连成片。现在不用了,古碾静默了,她寂寞呀,她想村里的爷们娘们娃儿们了,她不说话,不做声,她守在那里,一遍遍地回味着“吱吱呀呀”声里岁月的清香。

古祠

  大事小事,红白喜事,她都容得下,她都装得了,她都搞得定。热时闹,这里搭台唱大戏,悲伤时,这里泪水涟涟,哭断愁肠。太师椅样的群山下,一进几重,烟雨重重,重重锁祠楼,每块大青砖都垒成了故事,每片小瓦砾都结着忧怨,每块青石板都踏着欢歌。不知哪一夜,一场大火,把一切热闹喧嚣,声声愁情,全都化为乌有。一了百了,一切都过去了。不破不立,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新的祠堂建得更加气派宏大。只有一辈辈的老人,默默走进断砖残瓦间,沿着一路笔直的青石板,找寻曾经的最美旧时光,忆忆苦思思甜。

古道

  原没有路,人走多了就成了路。就地取材,用后背山上的大青石,或挑或扛或搬或抬,沿着前进的方向一路铺开来,遇水就架起青石板小桥,遇大崖石就用一把斧子一斧一斧地凿出天梯来。她是这片土地绵延纵深的经络,条条通往安祥平实悠远绵长的日子。一双双脚板踏得铮铮地响,一担担挑儿闪得忽忽生风。或山或下,或来或去,一路走来,一路把汗水滋润,一路把浊气吐纳。出了黄汗,排了毒素,吐了浊气,吸了天然氧,身体倍儿爽,身板个个壮。级级古道接纳岁月风尘往时光深处走,生生不息的冯家人甩开膀子往幸福日子奔。

古沟渠

  源远流长,滋养不息。她是遍布这片土地深情的血管,为恩泽子孙源源不断地输送甘甜的乳汁和养命的血液。依山傍坑一路延伸,吃饱喝足了一路欢歌走来,一路浇灌稻穗麦田高粱大豆。稻子熟了,棵棵感恩地朝她低头弯腰朝拜;麦子黄了,金黄的麦浪整装排队一浪浪致谢;高粱红了,曾高傲不可一世,现望着她埋着头,羞红了脸。罢了罢了,她从不求回报,她从不计较,水永远向下流,就像默默无语无私奉献的母亲,只求子孙多福多泽,五谷丰登。

古盆景

  远远地看,她形态多姿,造型奇特,根深叶茂,体态丰莹。走近瞧,原是一棵狗儿刺。好大的狗儿刺,从没见过这么大这么粗这么高的狗儿刺。这种不起眼像是长不大的狗儿刺,因为刺儿多老扎人,原是乡下人割来扎围菜苗瓜秧的狗儿刺。她站在高高的山岗上,一站就是八百年,任凭风吹雨打,硬是把自己长了一株活化石,硬是把自己炼狱成了一株古盆景。她像护鸡仔的母鸡,装凶神恶煞,吓跑淘气的娃儿狗儿,她像张牙舞爪护犊子的母亲,为了保护幼子不惜自毁形象。一棵枸骨,八百年忠贞护主守护家园,在光阴沉淀下,修炼成了一道最美的风景。

古井

  一洼泉,“汩汩’地冒着泡泡,一洼泉,“咕噜咕噜’地踏着节拍,她高出地面尺许,一门心事往上涌,幸福快乐藏不住,她幸福的冒泡泡。静静地坐在古井边,随着这幸福快乐的节拍,心会敞亮,眼会明净。轻轻地捧一口水,慢慢地咽下去,清凉甘甜,浸润心田,荡涤心灵的尘埃。仁者爱山,智者乐水,有山则幽,有水则灵。一口井,就是一方风水灵性,一口井,就是一方财运富贵。一口流淌千年的泉眼,滋养了一代代生生不息勤劳致富的冯氏人。幸福是会泡泡的,快乐也是会泡泡的,这是冯氏源源不断的生命泉,更是宁静乡村幸福幽香绵长日子的快乐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