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
(2010-05-04 15:25:12)
标签:
德里达解构主义存在主义哲学家尼采文化 |
分类: think&read |
《如何读一本书》这本书里面有一个章节(怎么感觉有点绕口),“如何阅读哲学书”,谈到1900年之前的哲学家写的书是给大众看的,之后的哲学家写的书是给圈子里的其它哲学家讨论用的,大部分是“关于概念的解释”。
上周借了两本书,梅洛庞帝的《符号》和斯蒂芬哈恩写的《德里达》,看得云山雾罩,烟雾蒙蒙,云里雾里…
《符号》这本书分成两部分,前面是梅洛庞帝的理论文章,看了一会儿放弃了;后半部分是他发表的一些杂文,要容易一些,不过还是看不懂;换了本中华书局出的《德里达》,算是哲学普及类读物,关于解构主义大师的介绍性读物,坚持看了两个小时,还是不知所云….
后来仔细想想也正常,解构主义是建立在批判存在主义基础上的,存在主义本来就比较复杂,萨特、梅洛庞帝、加缪等人思想各不相同,他们的想法也不是凭空想像出来的,往前推就是海德格尔,再往前推是尼采,再推就是祈克果….
到尼采基本上就是1900年以前了,料想使使劲应该可以看明白。
不过这工程量太大了,先把《查拉斯图拉如是说》、《悲剧的诞生》等看了,再试着看看《存在与时间》,弄明白了再试着看《存在与虚无》(在图书馆看到过,1000多页的样子,字儿巨小),顺便搞明白符号学、现象学,找几本索绪尔、胡赛尔的书看看,然后差不多可以试着看看德里达的书了。
毛估一下大概两三年,还不能分心看别的书,还是算了,暂时放弃,以后实在没事儿做的时候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