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男人本色》之义气

(2008-04-18 15:02:06)
标签:

同性/同志

文化

情感

吕谏诗笺

技能营销

    很多所谓的“男人”都会说自己很讲义气,说什么“哥们是手足,老婆是衣服。”特别是一些有过暴力经历的,有41.53%都是可以豁出去为哥们打得头破血流,因为他们总是认为自己是男人,男人之间就应该重义气,认为为了朋友什么都可以让给他,他的一切,包括,包括他的女朋友!我想我是男人,但道貌岸然一听,他们更是真伟大啊!可是那只是莾夫之勇,他们从未想过,他们根本没有这个权力,根本无权这样做。

    说实话,我认为我是比较讲义气的,但不是这种义气!男人之间,有哥们情,兄弟情,朋友义,男人之间可以共同可以同穿一条裤子,可以共玩一个女人,可以有很多共同的事好。但是是比较反感的,虽然这些都是反映某些同类内心的虚伪。比如一涉及到借钱的问题,这些所谓的义气男人的机灵劲就出来了。虽然可能是最铁杆的哥们,但他们中只有7.47%会考虑到亲密程度这一点。他们更在乎对方的还款能力和信用,看来,金钱是最标准的筹码和准则,在它面前,一律平等。而侠义地豪饮已经不那么看好了。男人们不再和兄弟一醉方休,而是意思到了就成,也许是喝酒的场合太多,反而哥们之间更宽容了。但为了他们几乎不了解的人——客户,有30.46%的男人更需要带着面具去把自己灌醉,而朋友之间轻松比义气更重要。

   《男人本色》之义气 义气名誉这东西是许多人愿意花力气维护并始终为之“奋斗”,为之苦恼的,但它往往并不是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男人,特别是男人,特别在乎义气名誉,心里抵决一切谣言。内心害怕谣言对自己的名誉不利。尤其是当别人说他们不讲义气时。为了他们所谓的名誉,所谓的义气,他们有时愿意不惜一切代价。干出许多愚蠢的事情。

    两个男人同时爱上一个女人,其中一个男人为了兄弟把他爱的女人让给了另一个男人,也不管这个女人愿意不愿意。然后演义一场纠缠不清的爱情悲剧。这样的故事我们并不少见,不时地在发生。其中《小李飞刀》堪称典型。对于小李飞刀这个人物,众说风雨。我认为小李飞刀(包括这样的男人)简直是愚蠢,傻!虽然表面上,社会上对他的评价或许很好:讲义气。但我觉得这样的男人不是真正的男人,真正的男人应该是血气芳刚的,应该是敢爱敢恨的。躲躲闪闪的,为了没有价值的虚无缥缈的名誉的男人不是真正的男人。不管是不是做得对,是不是两情相愿的男人更是可恶,简直是在盲目的义气。是的,他是有了好的名誉了。但他真的品格高尚了吗?我看,这种男人严重背叛了道德,背叛了爱情。欺骗,还是欺骗。这难道不是罪过吗?不应该评判吗?最后,他得到了什么了吗?结局是个悲剧!李寻欢把他的表妹就这样推给了别人,弄得三个人都痛苦,可苦呢?

    人不可无义,但不能做荒唐事,真正的义气不是表象!酒肉朋友和淡如水的君子之交对于男人同等重要,他们不会去像想女人一样去要死要活地思念某个哥们,但大多数朋友在重逢的时候仍表现出伤感和热情,虽然记忆淡漠了,但并不妨碍他们之间的惺惺相惜,看在这个份上,我们暂且原谅那一小拨比较势利的兄弟吧,毕竟时间长了会有些生分。

    文字“义气”一词在《辞源》上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刚正之气”,二是指“忠孝之气”。然而如今在不少人眼中,“义气”一词的含义已经发生了畸变,狭义地成了“为朋友两肋插刀”。其实义气是讲原则的,如果不辩是非,不顾后果地迎合朋友的不正当需要,这种义气就是一种无知和盲从,是与现代文明社会极不相容的。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如果与心术不正的所谓“朋友”纠缠不清,自己就可能陷入一个不辨东西的迷魂阵里,从而害人还己。

    在现代文明社会里应该讲法讲德,而不是讲“义气”,“义气”时下的解释应该理解为:由于个人或朋友之间的关系而克服困难承担风险甚至牺牲自己某些利益的狭隘思想。是一种封建社会的道德意识。  但是若是真正的义气,必然是当朋友的尊严受到侵犯,做为朋友必与他一起挺身而出,而不是萎缩在某个角落,无论结果如何!当朋友有困难时,不论如何也要帮朋友走出困难,这里义气并不只是兄弟,也是朋友,亲人.义气也是没私心的友谊,最纯洁最美好的东西《男人本色》之义气

    说到义气人人都会讲到关羽,因辅助刘备创业立蜀,更兼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等英雄壮举,加上特有的“舍身奉君”、“为朋友两肋插刀”等“义”行,被后人徽之以“武圣”、“关圣帝君”等称号。诸多徽冠中,都把一个“义”字列为崇尚的核心。“官相官、民相民,关老爷相着蒲州人”。“相”及辅助、关爱之意。民间自有如是传闻,足见当日关羽在任时,定是给本乡百姓以无限惠泽的(或许批了个条子之类)。这些恩惠是以章行事呢,还是仅凭乡情违反原则而办的,实无可考,但有一事则可断定为“徇私”而“枉法”之举。那就是:“华容道义释曹操”。

    世人也真怪哉!《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也实异哉!明知关羽此举实为有损国家兴亡之行为,却不分青红皂白以一“义”字冠之,实是不妥!单一弘扬此道无关紧要,若后世皆依例效仿开去,则不免会滋长诸多拉关系、走后门、罗织关系网等人情世故之类的不良风气形成。在茫茫尘埃中,在琐琐俗事间,在侃侃饭桌上,在茫茫人海里,违章而与人为善者,谓之“义气”,因吃“回扣”而致綦江桥倒塌的肇事者,可称“义气”;因“受贿”而出假证使案犯保外就医而逍遥法外者,也称“义气”。此“义气”即昔日关羽之“义气”也。“生死路一条,聚散酒一杯。”天下“义气”之事何其多!谁又知,“义气”背后又有多少人被“义气”害得难以吃消!

    我今论“义气”,并非号召天下人皆不讲“义气”,而是觉得在讲“义气”之前,应该辨识“义气”大小及利害得失,避个人“小义”而顾民族“大义”。莫因“哥们义气”而败天下大义。则国可因“义”而兴,民可因“义”而安。若以“义气”论英雄,曹操之流或许应当成为大英雄。关羽之行,不可扬世。固然,“以成败论英雄”,关羽仍可称作英雄。

《男人本色》之义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