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日,炎热潮湿,蒸融万物,太阳倍加容光地踏上北回归线,北半球的人们迎来了一年中最长的白昼和最短的夜晚。
夏至有三候,夏至之日,鹿角解。麋与鹿,二者一阴一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麋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五日后,蜩始鸣。蜩即蝉,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再五日,半夏生。喜阴的半夏在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说起来这种草正是因为它在仲夏时分生长出现才得到了“半夏”的名字。
水木自亲。
当夏荷拔节而出,
雷声轰轰滚过大地,
大雨喧嚣了城市每一个角落,
夏至,便到了。
荷塘中,蛙鼓脆亮。
西堤畔,清荷淡云。
石坊外,薄暮夕阳。
昆明湖畔。
夏至一到,意味着炎热的三伏天就要开始了,湖边草畔聒噪的生灵,喧闹着填满了这一季的池塘。
谐趣园。
夏至的天气就像“孩子的脸”,傍晚的雷阵雨,晴天的夏日雨,渐成常态。
景明楼。
午后到傍晚,总会有骤雨麟云交替,来去迅疾,还不及点点落雨汇集成片,便又有彤云飘然、晚风习习。
湖畔码头。
烈日炎炎的盛夏,全民都开启了消夏避暑的模式。
长廊。
谐趣园。
石坊。
知春亭外。
西堤。
绮霞辉万寿,流岚落清漪。
景明楼。
入夜后,湖畔山间亮起璀璨的灯火,在深蓝的夜空下分外妖娆。
西堤练桥。
西堤镜桥。
这一天,夜最短,梦最长。
夏至这一天的夜,最短,也最明亮,伴随着四下的虫啼蛙鸣和星星点点的萤火虫缓缓飘落。
记的小时候在这一天眺望夜空,星河灿烂,能看到很多一般日子看不到的星星,即便对宇宙一无所知,也可清晰的认出北斗七星和浩瀚的银河。星空下,是躲在树丛中闪着点点亮光的萤火虫,这些发光的小虫,给童年的我们带来无数欢乐,轻罗小扇扑流萤,是记忆中最美的画面。那时每一个仲夏的夜晚,都充满了这般的未知,传奇与冒险。
如今,这样神奇的夜晚,在灯火通明的都市已很少看到了,记得最近一次看见大片的萤火虫还是在万里之外的遥远国度。那里的雨林深处,有一种叫做Glow-worm的不会飞的蓝光虫,它们汇集在漆黑潮湿的洞穴里,发出幽篮色的生命之光,这些微光宛若繁星点点悬于苍穹,连同儿时的记忆一同在仲夏的夜空中闪烁。
今日,夏至。
宿雨初歇,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下篇,小暑。
关于《颐和风候》
见微知著,观候知节,是先人安身立命、处世生活的参照,也是他们千百年生活实践中对时光的精雕细琢。《颐和风候》正是以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为纲,以影像白描的笔法,串联起了颐和园在岁时节序中的光阴之美、幽趣之美、人文之美。
这个系列的作品,跨越春夏秋冬,阴晴雨雪,照片素材逾万幅,既有常见的建筑风光和园林小品,亦有大量人文。我希望透过自己的镜头带给读者最直接、最温柔的感触,重温与节气相关的文化记忆,赏读中国园林之美、传统文化之雅,唤醒世人沉睡太久的那颗温柔的心,感知节气变迁中的流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