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颐和风候 | 秋分 】

标签:
颐和园二十四节气摄影人文传统文化 |
分类: 颐和风候 |
http://p1.pstatp.com/large/3b1600020ce49fcb93a7颐和风候
岁时渐晚,九十天的秋季至此过半,天气也逐渐转寒。春分与秋分都是昼夜平分的一天,春分阳在东,阴在西,而秋分正相反。秋分之后,阴气越来越占上风,夜越来越长,秋水蹉跎逐渐凝滞。古语讲:“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这也是为什么秋分后,常感觉一半的日子天高云淡、秋高气爽,另一半则是冷雨潇潇,寒风瑟瑟。
http://p9.pstatp.com/large/3b17000081ccfc31efa6颐和风候
秋分节气有三候。一候“雷始收声”,遥想二月中旬,春姑娘摇起了春雷手鼓,阳光开始明媚,至秋分,这雷声便偃旗息鼓,阳光亦随之衰微。五天后,二候“蛰虫坯户”,虫子受到寒气驱逐,入地封塞巢穴,提前告别残秋,准备冬眠。又过五天,三候“水始涸”,降水减少,气温逐步下降,春夏水长,至秋冬干涸。
http://p3.pstatp.com/large/3b1300022d893170f738颐和风候
▲ 排云门。
秋分,表明九十天的秋季已经过半,同时和春分一样,秋分也是一年中昼夜平分的一天。秋分后的天气一天冷似一天,尤其是秋雨过后,会更觉凉意。
http://p3.pstatp.com/large/3b1300022d8af645ef12颐和风候
▲ 排云殿。
http://p9.pstatp.com/large/3b1100023bc75fa604b1颐和风候
▲ 佛香阁。
http://p3.pstatp.com/large/3b18000075b3183dca19颐和风候
▲ 涵虚堂。
http://p9.pstatp.com/large/3b1100023bca500f6b8b颐和风候
▲ 涵虚堂。
涵虚堂是南湖岛上的主体建筑,不过相传在早年,它并不是现如今的单层建筑。涵虚堂的前身应该是乾隆时期的望蟾阁,当年是按照黄鹤楼的样式1:1复建的高阁,与玉泉山的玉峰塔,万寿山的延寿塔(后改建为佛香阁)遥相呼应。
http://p3.pstatp.com/large/3b1100023bccaa353ec2颐和风候
▲ 知春亭。
此处的知春亭并非文昌阁旁的那座,这是颐和园一处重名的亭子,在规制和命名都极其考究的皇家园林中实属少见,这座亭子是光绪年间建的,不知当年慈禧是怎么想的。
http://p1.pstatp.com/large/3b1500022dfd0a7b64da颐和风候
▲ 知春亭,写生的女孩。
秋分时节,暄气初消,桂花皎洁,天气也未陷入凛冽萧瑟的状态,又逢中秋、国庆,是最值得游玩赏乐的。
http://p3.pstatp.com/large/3b17000081d103f53314颐和风候
▲ 知鱼桥。
http://p3.pstatp.com/large/3b17000081d0d9c13228颐和风候
▲ 澹碧斋。
颐和园因为有了昆明湖而变得轻柔、细腻和灵秀,而秋分时节的颐和园,最动人的莫过于这一池秋水,真应了那句“清飈卷炎埃,碧水出秋素。”
http://p9.pstatp.com/large/3b1500022dfc238f3cc9颐和风候
▲ 晨起,玉峰塔,明湖映天光。
http://p3.pstatp.com/large/3b120002374f347cd159颐和风候
▲ 正午,西堤,风起,吹皱,一池秋水。
http://p1.pstatp.com/large/3b18000075b8423c1cb6颐和风候
▲ 傍晚,柳桥,余霞成绮,澄江如练。
http://p3.pstatp.com/large/3b12000237502804bff3颐和风候
http://p1.pstatp.com/large/3b1200023753cfee4bf8颐和风候
▲ 日落,昆明湖畔,秋夜明,秋风白,秋水共长天一色。
秋分,没有初秋恼人的溽热,也无深秋的萧瑟,岁月文火慢慢烧,秋韵日渐阑珊,那是一种温和的状态,好像文人已摆脱下笔惊人的文风,而渐趋纯熟练达,宏毅坚实,寥寥数语,或怦然心动,或潸然泪下。
http://p1.pstatp.com/large/3b1300022d8ecfe1d1c6颐和风候
▲ 四大部洲。
http://p3.pstatp.com/large/3b17000081d30c11cb3e颐和风候
▲ 豳风桥、玉峰塔。
http://p3.pstatp.com/large/3b18000075b97afe51b4颐和风候
▲ 苏州街。
清风徐徐,阳光在林间戏虐。
http://p3.pstatp.com/large/3b1500022e02919822eb颐和风候
▲ 构虚轩遗址。
http://p1.pstatp.com/large/3b1300022d916533491b颐和风候
▲ 玉兰堂。
当枝头第一片树叶变黄、落下,下一页即将翻开的是炫烂的晚秋。
http://p3.pstatp.com/large/3b1300022d90bc37c732颐和风候
秋天的日子里,看叶片由浓绿转成金黄,再而干枯,不禁感叹生命逝去与复苏轮回的宿命。我想,这秋天是适合怀念的,木心的一句:“秋天的风,都是从往年吹来的”,道出了多少人心中往事。而这往年的风吹来,敛满所有的悲喜,让心头的思绪,爬上眉头的结,渗透了时光的熟悉,轻易的便把你我灌醉。
http://p3.pstatp.com/large/3b1100023bce77b91c4f颐和风候
水风轻
苹花渐老
月露冷
梧叶飘黄
(下篇:寒露)
http://p3.pstatp.com/large/3b1100023bcf87305d8c颐和风候
关于《颐和风候》
见微知著,观候知节,是先人安身立命、处世生活的参照,也是他们千百年生活实践中对时光的精雕细琢。《颐和风候》正是以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为纲,以影像白描的笔法,串联起了颐和园在岁时节序中的光阴之美、幽趣之美、人文之美。
这个系列的作品,跨越春夏秋冬,阴晴雨雪,照片素材逾万幅,既有常见的建筑风光和园林小品,亦有大量人文。我希望透过自己的镜头带给读者最直接、最温柔的感触,重温与节气相关的文化记忆,赏读中国园林之美、传统文化之雅,唤醒世人沉睡太久的那颗温柔的心,感知节气变迁中的流年生活。
http://p1.pstatp.com/large/3b1500022e0413d2ee2b颐和风候
http://s12/mw690/001evOMVzy7eqFyl0BZ0b&690颐和风候
↓点击下方文章链接阅读其他板块内容
↓
人文纪实一图一故事 |照片里,道不尽的是百味人生 |北京的这10条老胡同,你不能错过 |影像中的一人一世界 | 这一秒,我们相遇 | 时光茶馆 | 色达:点亮心中信仰,始自人间佛国 |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
浮光掠影
影像随笔
有话好说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