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部编本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初读

(2017-09-03 07:36:27)
分类: 部编本教学资料

部编本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初读
      

 

n  培训说明:

n  第一部分:试着从教材编写者视角介绍教材。

n  介绍教材的编写历程、指导思想、创新点、教学建议等。

n  第二部分:介绍全套教材,着重介绍七上教材

n  提示教材特点、重点、难点、选编意图。

 

 

 

 

 

n  1、编写时间漫长

n  2、落实十八大立德树人方针,体现核心价值观,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n  3、由教育部组织编写,所以叫部编本。

n  4、人教社出版,但不叫人教版。此后义务教育语文教材仅此一版本。

n  5、最近成立了国家教材委员会

 

 

n  温馨提示:

n  1、教材质量高了,对师生教学要求也高了。

n  2、不要穿新鞋走老路,要与时俱进

 

二、指导思想

 

1、遵循《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

2、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重视整体素质发展。

3、注重吸收前一轮课改的经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既守正,又创新,革新理念、内容、方法。

 

 

三、教材创新点

 

教材创新点(一)两个加强

1、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2、加强学科建设

1)序列化:阅读序列、写作序列、知识序列、能力序列

 

2)全套教材阅读能力点布局

A七年级以一般的阅读能力为核心,侧重培养朗读、默读、速读、浏览等能力。

B八、九年级以文体阅读为核心,八年级侧重学习实用文体、新闻、传记、说明文、演讲词、游记、抒情散文,九年级侧重学习诗歌、小说、戏剧,交叉安排议论文。

 

 

教材创新点(二)

 

1、重视双基(弥补过去不足)

2、精选课文(各方面把关)

3、吸收各套教材优点

4、吸收当代教改经验

5、编校质量大提高

 

教材创新点(三)

1、阅读教学三位一体:

  教读+自读+课外阅读

1)力促改革:不能一律精读,强调读同类文章和整本书。

2)注重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如七年级,方法有朗读和默读,精读和略读等;策略有整体感知、品味语句、概括中心、理清思路等。           

 附上:七年级阅读教学重点

 

 

 

2、根据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材加大古诗文比重。全套选编古诗文130篇,约占52%。每册还有一次传统文化专题的综合性学习。

 

关于“读读写写”

3、关于“读读写写”

1)参照义教课标《字表(二)》,用专门软件筛选出,避免随意性。

2)有些词语有待老师补充用专 

  门软件筛选出,避免随意性

n  有些词语有待老师补充

 

教材创新点(四)三个序列

 

1.传统文化序列

     围绕一个关键词展开活动,如七上“有朋自远方来”,七下“天下国家”等,引导学生搜集、整理、阅读古代关于这方面的论述,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培养文化认同。

 

2.语文生活序列

     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如七上“文学部落”专题,指导组织文学兴趣小组,定期开展读书写作交流会,布置文学角,创立班刊。

3.语文综合实践序列

     以阅读非连续性文本为核心,筛选并处理相关信息。如七上“少年正是读书时”专题,引导阅读资料,了解读书状况,养成读书好习惯。

 

示例:少年正是读书时

 

教材创新点(五)口语实践

1.七年级培养一般的口语交际能力,如“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交流”“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等。八、九年级,专题有讲述、复述、转述、应对、即席讲话、讨论、辩论;活动探究有采访、演讲、朗诵、表演等。        

 

2.知识补给站

(1)、补白内容

语言知识:词义、词汇、词类、短语

修辞知识:比喻、比拟、排比等

文学常识:关于词、律诗、古代戏曲等

文化知识:谦称与敬称

(2)、较全面,成序列。

以补白形式,置于课文后。

不规定课时,老师自行安排。

建议老师多作准备       

 

教材创新点(六)名著导读

 

1.注重阅读方法

2.除主推荐作品,另推荐两部自主阅读作品,倡导多读,并提供更多选择。      

 

3.名著导读

 

七上必读:《朝花夕拾》《西游记》 

    推荐:《城南旧事》《湘行散记》

          《猎人笔记》《镜花缘》

七下必读:《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

    推荐:《红岩》《创业史》《基地》

          《哈里·波特与死亡圣器》        

名著导读:聚焦阅读方法

 

四、教学建议

 

(一)通读教材,全面把握,领会精神实质。

1、了解学情,有针对性教学。改“讲”为“学”,改“教”为“读”。

2、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

3、师生平等,教学民主,尊重人格。

4、体现人文情怀,培养健全人格。

 

 

(二)、重视双基,务求扎实,抛开花架子。

1、教习惯、方法比教知识能力更重要

2、不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

3、语文老师要成为半个管理专家(把课堂教学当课堂管理)

4、开阔视野,利用各种资源,尤其关注先行一步的教学经验。

 

(三)、区分教读课和自读课

1、教读课:课时多,老师精讲,讲课文,讲练习,讲知识,讲方法。

2、自读课:课时少,学生自学,老师提问、激励、督促、检测、评价,将教读课所学迁移运用。

3、自读课文可布置预习,设计练习题,检测学习效果。

4、向课外延伸!

5、强调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举例:第____课《________》预习表

1.通过朗读,你遇到的“拦路虎”有哪些?写下来并查字典,好吗?

2.本课中有哪些多音字值得提醒大家的?(文言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3.在预习中,你有哪些疑问?请提出来。

4.通过学习本文,你有哪些收获?(摘抄好词好句,写心得)        

 

举例:第_____单元整合反思表

1.本单元内容概述:

2.通过本单元学习,我学到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有:

3.本单元的修辞方法有(举例说明):

4.摘抄本单元中你最喜欢的一段话,并作赏析:      

 

举例:第__课《________》学习表

1.你认为这篇课文的朗读要领是什么?(预习)

2. 你遇到哪些语言文字的“拦路虎”?请你查

字典解决它们。(文言文注意古今异义,一

词多义)(预习)

3.你在阅读中产生了哪些疑问?你对这些疑

问有没有初步的解决思路?(预习)

4.通过学习本文,你学到哪些好的词句,好的

写作方法和修辞方法?懂得了哪些道理?(复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