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记李逢元老师——摘自《石狮百人》之《未来世界》

(2011-02-28 14:44:10)
标签:

转载

感同深受。

     

                           未来世界

 

                                      ——记李逢元先生

 

http://181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1/2/22/13/17/u9378407_12f0487d59fg214.jpg

                                            

                                           
     

      李逢元是个中学教师。
      他教语文,同时兼任一个班的班主任。他说:“当教师是我的一份爱好,是我至今最重要的生活方式。当教师与做人在我并没有什么重要的差别和区分,或者说,当教师与做人在我是统一的。这是一种选择,也是一种追求;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教育方法。”
      李老师对教育有自己的理解,他认为:“教育更多的是指向未来的,一个从事指向未来的工作的人,注定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理想主义是我的力量。我与我的学生生活在一起的时候,我便与他们一起生活在总要比现在美好的未来。”
      与李逢元座谈,谈不到别的地方去。他生活在他的理想和教育中,他生活在他深信不疑的美好的未来世界。
      我问李逢元老师,未来一定比现在美好吗?
      答曰:从长远看------是肯定的。


                                          


      李逢元老师是1982年进入石狮石光中学教授语文的。那时他很年轻,刚刚从学校出来,戴着一副眼镜,文质彬彬,谦逊而又自信。我曾与他同事半年,并没有多说几句话。但在我离开石光中学返回家乡时,他在我的笔记本上写下了一行字作为留念。我至今还能背下那一行字,但却不解其中的奥义。
      80年代末,我在北京读研究生。时值国家多事之秋。我应邀参与武夷山笔会后回到石狮。我对曾给我无私帮助的石光中学尚有感激之情,看望过高鸿昌校长后,我又去李老师那里与他闲聊。我至今还记得他当时略显年轻单纯的面庞,我还记得他的眼镜后面那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睛。
      1996年我从干女儿姚晶莹的毕业纪念册上发现了她所崇拜和热爱的班主任老师,原来是李逢元。在那一本自制的《石光中学一九九五届高三(1)班同学毕业纪念册》上,我看到李老师为他的学生逐一题词和同他的每一个学生扶着肩膀的照片。不错,这就是我所认识的李老师。无论是他给每个学生的题词,还是他有力地扶着他的每一个学生的照片,都令人感动。这才是教师——不仅是教书、育人,同时还应该创造人——创造那些敢于“直面人生,创造世界”的人。我相信,这班48名毕业学生,都将珍藏起属于他们各人的、却是由他们的班主任亲自为他们每人制作的毕业纪念册。这是一份珍贵的纪念,是李逢元老师对他所送走的一个班级学生们无声的祝福和奉献。只要看看他扶着全班48个学生的肩膀,他对他们的那一双注视的眼睛,谁都会感受到那蕴含其中的可贵的师生情谊,感受到世间日渐稀少的人的温情和激情,感受到老师的期望和学生的蓬勃朝气。
       我的干女儿姚晶莹不但让我看了她的毕业纪念册,还让我看了高中三年她的日记本。三年六学期厚厚的六本日记本,几乎每一页上都有李老师批改的痕迹。我问她,李老师这样不厌其烦地批改日记本,是对你一个人吗?她不假思索地回答:不,是对我们全班每一个人。我向干女儿借她的日记本和纪念册,她有些不舍。她只给了我一个李老师家的电话。几天后。她去菲律宾定居,将她的日记本和纪念册一同带到了菲律宾。她的那本毕业纪念册和那六本日记本连同她去厦门大学念书后李老师写给她的信,都将伴随她去旅外侨居的人生。但愿她的老师写在纪念册上的那句话——直面人生,创造世界——将鼓起她去创造美好人生的勇气和信心。
      1996年11月,石光中学50周年建校大庆之后,我拟去李逢元老师家访问。接我电话的是他的女儿。我想象不出李老师已经有了女儿。在我的记忆里,他还很年轻。
      几天后的星期日,在李老师家并不宽敞的客厅里,我见到了他的妻子和女儿。那是一个长得非常像她妈妈的可爱的小姑娘。令我惊讶的是她只有四岁,可是却会在电话里和我交谈,很有灵气和头脑。她叫李力杭,表字无岸。她说的是普通话。她在客厅的地上玩的是男孩子们喜欢的汽车。李老师后来告诉我,他的学生曾经问过他,说他的许多做法常常与人不同,那么教育孩子的方式会不会也有不同?李老师说,他不喜欢他的女儿成为女强人,也不太希望她成名成家。他只想让她成为一个通情达理的女孩。

      李逢元老师的妻子洪老师是石狮华侨中学的数学老师。她是一位沉静文雅的知识女性,待人接物言谈举止都很有方寸。我坐在她家客厅里等李老师时,和洪老师闲聊了几句。我感觉到她对她的先生很尊重,言语很谨慎。
      李逢元老师急匆匆从外面赶回来。他连声道歉。说是星期日带领着班上一部分同学下乡去慰问一位家庭贫困但学习十分努力的男同学。这位男同学为了省钱买课外书籍,竟时常节省掉午餐。现在他的腿又受了伤。如此勤奋好学、家境不佳,偏又受伤,实在令人叹息。李老师将情况告诉了全班学生,于是同学们慷慨解囊,捐出近900元钱送到那位男同学的手里。
      我觉得李老师很善良。他说他的学生们的表现才真是可贵的同情和善良。而他,主要是为尽一个老师的责任。他说:“我的这位男学生弄坏了腿,他很不幸。但不管有幸还是不幸,他都是我的学生。一旦进入我的班级,我就得给他一份关怀。作为老师,我主要是从精神方面去关怀我的学生。”
      李老师带我去他的书房。他说,当他接任一个班时,他会让他的学生们排队参观他的书房,因为书房狭小,只好让学生像“瞻仰遗体那样走一圈”。
      这是一间读书人的书房。六个书架直顶天花板。墙上挂着一副字:“子在川上”。我脱口而出:“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他自嘲而又自信地说,他是断章取义,他赋予了它新的意义:一是可看做是圣人在川上对他说,再是可以提示他自己在“川”上.....
       我点头赞同。转而又问他说:“你成天在忙什么?”
       他站在他的书桌前一大叠作文本和日记本之间,说:
      “ 我主要的工作是,教书、读书、上课、改作业,与学生交谈,相处等等。我的工作很具体,同时我又清楚,这样的工作影响深远而巨大。英国经济学大师凯恩斯说:观念可以改变历史的轨迹。我以清醒的意识去工作,去面对我的学生,我认定我是以这样的方式参与社会的进程。我有一种任重道远的神圣感,同时也有一种尽已所能的责任感、平常心和幸福。我在工作中,在我的感受中,从来没有什么最得意的事或时候,我从来没有达到最得意的境界。我时常感受到困境和痛苦。我们生活在一个日益恶化的环境中。因为我的关怀,所以我遇到困境,感受痛苦;也因为我的关怀,我体会到幸福,感受到快乐。我确实具体地体会和感受到了,但我难以指认是何时何事。同时我也清醒地意识到这一切也有一定程度的境由心造。我想你是会懂得我说的这一切的。”
        “是的,”我说,“我想我懂。”
        在李逢元老师家中,我没见到任何奖状或奖旗之类。这位毕业于泉州师专中文系的学生,自1982年到石狮石光中学任语文教师以来,整整15年时间“无奖亦无惩”——这句话是他自己说的。他说他在填写履历表之类“奖惩”一栏时,他总是这样填写。然后他却始终努力工作着,想把事情做得更好些。他说:“‘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我相信是这样的。我尽己可能,身体力行。”
       李老师送我离开他的家,离开他的学校。
       经过学校“蔡清洁体育馆”时,他突然停下脚步,指着体育馆左侧“蔡清洁纪念碑"对我说:“这碑是我设计的。学校原拟请一位工程师设计。蔡清洁这个人我很感兴趣也很敬重。所以我应邀设计了这个碑。”
      于是站在石光中学月光如水的美丽的校园里,我们回忆起了石光中学建校50周年庆祝晚会上的蔡清洁先生和旅菲石光校友们的《黄河大合唱》。李老师说:“已经很久没听到《黄河大合唱》了。这首歌由旅菲校友们来演唱尤其让人感动。可以看出,蔡清洁先生根本不会唱这个歌,但是他却是第一个走上舞台的人。他表现出既庄重又兴高采烈的神态。这是一种大家风度。”
      我说我也有同感。                                        


       再次见到李逢元老师,是在我的工作室。我们提前一天约定,他到达的时间不差一分。一个守信守时的人是值得尊重的人。
       君子之交淡如水。
       我们坐下喝茶,谈话。
       没有虚假的应酬,没有虚伪的套话。
       没有糖果、梨子和香蕉。
       只有无尽的谈话——
                                           
 

            说,我说,我说.....
         一节课一节课地说,一天一天地说——课内说,课外说。
         回顾我当教师十多年的历史,我都做了些什么?
         想来想去,就是:我说话。
         我在想:我说的是我想的,并且也尽量说我想说的,所以,我说是因为我想。
         我想。是的,我是一直在想的。
         我想。
         我思,故我在。
         我宁愿说,我存在于我的思想中。
         我以为,通过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所以,就这个意义上讲,我确实有意扮演着所谓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角色。
 
        影响一个人的意义:
        影响一个人,可以影响一个人的生命进程和方向以及品质。
        影响一个人——以影响一个人的工作来参与社会的进程。我认为一个教师是应该有所担当的。不想担当的教师是不负责任,也是愚蠢的。愚蠢就在于他不清楚自己的影响力。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影响力的时候,影响力就产生了,并且发挥作用了。我记不清楚有所担当在什么时候被人给遗忘了。


        理想主义:
        只要我们还有明天,只要我们还希望明天比今天更好,那么理想主义便诞生了。况且,我们的假设是注定的,那么,理想主义便也是注定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理想主义其实是我们今天的,现实的生活所必有的内容。在这个现实的社会里,理想主义只是流失了,淡忘了,当人们不甘堕落时,理想主义必定会被找回来。
        理想主义是力量、方向和盐。
        理想主义者有痛苦和幸福——痛苦是因为理想与现实的差异;幸福也是因为理想与现实的差异。
        前者因为直面现在,后者是因为指向未来。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给我与九五届高三年级一班的同学合影的毕业照上题词——
        直面人生,创造世界!


        你面对一个学生——
        一个学生必然有许多的不足或缺陷,你怎么去对待他(她)?
        你必须面对他(她),尤其是必须面对他(她)的种种和许多的不足或缺陷。正是因为这样,你总难免会有失望或遗憾。但是你千万别忘了,他(她)正在成长、发展之中,拥有难以估量的发展潜力和前景。你相信他(她)会变得好起来。这样看,你就找到了教育他(她)的信心、根据和方法。
   

 

                                          
 

        李逢元老师面对他的学生,也让学生面对他。
        他说他喜欢让他的学生对他多一分了解。
        他说这是出于对人的关怀的立场。
        应我的要求,李逢元老师为我带来了去年的一篇语文单元练习——“模拟采访”。这是由他的的学生蔡冰冰记录在石光中学文科作业纸上的一篇文章的复印件。“模拟采访”是他若干教学方法的一种。
        李老师面对他刚接任的高中一年级学生“模拟采访”所提出的许多问题,回答得诚恳实在——

 

 

        林功禄:你做人的准则是什么?
        答:人生在世,生命有限,首先应做个好人。一、做人最重要的是做一个善良的人;二、要通过个人的努力让自己有能力起来。


        何健坤:你会不会在有生之年改变你的性格?
        答:人的性格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个人的成长而成长。这是有可能的,而且这种可能是绝对的,我们大家都要努力让自己好起来。


        林伟杰:你认为自己是个好老师吗?
        答:就经历而言,大致可以说是。我是带着兴趣来当老师的,而且也喜欢,工作起来就有劲有精神,想把事情做得更好。我认为,好老师的准则是:一、爱心;二、有专业能力;三、应该是个教育专家。就这个标准而言,我还处在努力的过程中。


        蔡雅霜:你说你喜欢当老师,但又为什么总是说你的同学当什么官?
        答:我的意思并不是说我的同学好,自己不好。我这样说内心实在是一种否定性的评价。他们当官,一、是书教不了,得去混;二、是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大都如此。


        卢明起:你不当官是否怕与人同流合污?
        答:我若是当官也会变坏。社会是个复杂体。因此这种可能性很大,但不是绝对的,否则社会就不会进步。我们的社会正在缓慢地进步中。当腐败现象伤害到我们每个人的利益时,总会有人站出来改变它。像现在的社会的混乱中就孕育着改变的希望。


        蔡栋梁:假如你是石光中学的校长,你会去改变它,并且把它变得更好吗?
        答:我很想当,有时我也跃跃欲试:一、首先要让石光的教育水平处在石狮的前列;二、让老师们的收入有明显地提高。


        丁洁:既然你想当校长,为什么不去争取?你有自信吗?
        答:一、是可能性的问题,从可能性到现实,其过程要付出代价,有物质的也有人格上的。二、我也不会放弃,如果付出某些代价而让我有所发展,我是愿意的。

 

 

 

        施恩源:如果你不当老师,会做什么?
        答:我不仅会做老师,也会做别的。每个人都必须有第二专长,如果可能,我想做义工,开书店或者办报。我会让自己到老年没有固定职业,因为人的可能性有很多方面。


        许荣樟:你说喜欢当老师,为什么前阵子会有弃教经商的想法?
        答:当老师,我会喜欢一辈子,这是个好职业,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当老师也有难处:社会上的某些人和当官的有些人看不起老师。弃教经商,这是我看到那些不公正的做法,有所抗议时冒起的念头。当老师,得起到作用。但当作用受到限制时,我会离开。


       张长顺:你对目前的教学方法有什么看法?
       答:我总是随时检讨自己,在想同样的一节课怎样才能把它上得更好。现在我还处在探讨过程中,害怕自己成为按凝固不变的方式上课的老师。


       余明川:当老师有什么魅力,十几年来它深深吸引着你?
       答:当老师的魅力无穷。当我看到自己对学生产生影响和作用,学生有所成就时,感到老师的作用就在这里:老师就意味着教育,教育就意味着未来。还有我个人认为当老师开心。


        王远峰:当你已经有可能让社会变得更好,却受到压力,你会怎么办?
        答:遇到挫折,我们必须保持信心和勇气,而且要随时准备接受,并对自己说:不要退却,再坚持一会儿,再坚持一会儿。


        吴秋英:当你说错话时你会如何挽回?
        答:一般来说是可以挽回的。人总会有说错话的时候。一、要看你想不想挽回,愿不愿意;二、要看你有没有努力。


        邱瑞意:好人总会被欺负吗?
        答:不是。如果好人被欺负,那是社会上的一种不正常不正义的表现。好人被欺负也不全是一件坏事。好人总会受到肯定。我们要当个好人,当个不被欺负的好人。


        蔡宗仁:是什么使你有做好人的勇气和信心?
        答:我觉得做好人更合算。做坏人,心不安理不得,心里不坦然。


        蔡良杰:你那天在教学楼上驱逐那两个口出狂言的流氓,心里怎么想?会不会怕他们报复?
        答:起先我没有想到报复的问题,只想到教师的尊严。可是事后也有点害怕、恐惧。但当时没有想那么多,我主张以强力对付那些恶人。如果他们再来,我们就群起而攻之。

 

 

 

         蔡加奖:如果你有理,和别人吵赢了你会怎么想?
         答:我们应该学会宽容别人,不要得理不饶人。我们应该提倡和平,反对暴力。


         陈海鹏:你在当老师的时候,嫉妒过人吗?
         答:这是人之常情,人总难于避免。当然我也会。但这种情况在我的人生过程中是非常微小的,不起重要作用的。我认为这种心理是不健康的,所以我会经常压抑它,尽力排除。


        林江波:当你批评一个人的时候,用什么方式?
        答:首先我们不能伤害他人的尊严和人格。我们必须是出于善意地去提醒。


        付宁波:若有人阻止你的进步,你会怎么做?
        答: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可能遇到阻力,不可能会是一帆风顺的。想要达到目标,得先问问自己,努力够了吗?其次再让阻力减少些,尽力克服。


        林锡安:如果现实与理想相差太远,可能实现吗?
        答:理想应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它是真正给予我们动力的源泉,而最终目标就是达到其理想。但就现实而言,想达到理想,并不是容易的事。我们必须尽力去做。重要的是行动。


        高志强:你认为社会腐败是无可救药的吗?
        答:绝对不是。现在社会很混乱,腐败现象很严重,但是不能这样下去。而就是那些绝望的人也正好反映出不能这样继续下去,反映出对社会的一种期待。我们老师应付出比别的社会阶层更多的责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希望大家多为社会尽一份责任。

 


                                           


        李逢元老师告诉我,他信守的格言是: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好老师。
        好人的标准是什么?
        好老师的标准又是是什么?
        很难有一致的答案。
        然而,我却从石狮石光中学李逢元老师的言行中,看到了中国当代优秀教师的价值观,那就是使命感、探索精神和奉献意识。
        李逢元老师是一个跋涉者。
        不是每一个跋涉者都能走到目的地。但是,对一个民族来说,只要教师们不停下脚步,这种跋涉就有希望,这个民族就有希望。
        有人预言,谁要占领了下个世纪的高技术市场,谁就是下个世纪的主人。
        有人推断,哪个国家的教育实现了现代化,哪个国家就可以跻身于世纪主人的行列。
        诚如著名的未来学家奥尔利欧佩奇所说:“未来的性质将取决于当代人的抉择与行为。如果当代人的行动是明智和负责的,那么,人类探险事业的灿烂前景将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未来掌握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手中。 
        未来掌握在每一个教师的理想中。
        未来世界一定会更美好吗?
        理想主义答曰:那是一定的!

 

         

 

 

附:贝奇著作《石狮百人》之

         

        《未来世界——记李逢元先生》文章照片

[转载]记李逢元老师——摘自《石狮百人》之《未来世界》

 


[转载]记李逢元老师——摘自《石狮百人》之《未来世界》                                            李逢元老师

   
[转载]记李逢元老师——摘自《石狮百人》之《未来世界》

 


[转载]记李逢元老师——摘自《石狮百人》之《未来世界》

[转载]记李逢元老师——摘自《石狮百人》之《未来世界》
[转载]记李逢元老师——摘自《石狮百人》之《未来世界》

[转载]记李逢元老师——摘自《石狮百人》之《未来世界》


[转载]记李逢元老师——摘自《石狮百人》之《未来世界》

[转载]记李逢元老师——摘自《石狮百人》之《未来世界》
[转载]记李逢元老师——摘自《石狮百人》之《未来世界》

[转载]记李逢元老师——摘自《石狮百人》之《未来世界》 

http://1823.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1/2/22/13/28/u9378407_12f047645f0g214.jpg

 

http://1801.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1/2/22/13/29/u9378407_12f04779c72g215.jpg

 

http://184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1/2/22/13/0/u9378407_12f04782232g214.jpg

 

http://1801.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1/2/22/13/0/u9378407_12f04794da1g213.jpg

 

http://181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1/2/22/13/1/u9378407_12f047a27ccg215.jpg

 

http://1863.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1/2/22/13/2/u9378407_12f047a6defg214.jpg


  相关文章链接:

   2011-02-22 沉痛哀悼李逢元老师

 

   走好,李逢元老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9be4000100p6r9.html

 

李逢元老师,请你走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9be4000100p6pq.html  

 

我看李逢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5eda120100oiug.html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